刘备伐吴的导火索是什么 刘备打东吴最后赢了吗

刘备伐吴

在刘备率部斩杀夏侯渊,击退了曹操的亲征大军,从而占领了汉中之后。关羽深深受到的了刘备的战事鼓舞,孤军北上意欲夺取襄樊。但是在威震华夏之际,被东吴撕破盟约,吕蒙率兵背后袭击了关羽大军,导致其两面受敌兵败山倒。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在麦城被吴军擒杀。

刘备

刘备

关羽是刘备的结拜二弟,情同手足,而且又是蜀汉的一员大将。关羽被东吴害死之事,自然引得刘备勃然大怒。然而刘备并没有立刻起兵讨伐东吴,而是在休整准备两年之后,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举全国之兵东下。

伐吴之前,诸如诸葛亮一辈谋士是极力反对的,但是都认为刘备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并不被采纳。那么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刘备伐吴只是意气用事,为了报自己兄弟一仇这么简单?其实不是,首先东吴在袭击关羽之后,夺得荆州。这不仅造成了蜀国东下的障碍,吴军也威胁到蜀汉的上庸。可以说吴军占领着荆州,是对蜀汉的威胁,刘备意欲扫除这威胁。有人认为刘备伐吴,会导致魏国和吴国两家联合对抗刘备,这不反而陷蜀汉于不利的地位。然而,魏国此时正处于特殊时期,曹操去世不久,其内部还是权力交替的不稳定时期,曹丕急于稳定内部而缺乏精力应对外部。再有东吴曾经有过违背盟约的劣迹,所以魏、吴两家即便联合,其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够的。

所以说,刘备伐吴还是看准了时机,这就有点类似于当年曹操借其父死于贼军之由,起兵攻伐徐州一样,以报仇为名给自己的行为正名。只是刘备一则轻敌,二是在战术安排上出现了失误导致最后的夷陵大败,从而前功尽弃。

刘备打东吴

刘备之所以要攻打东吴,战争的导火索在于刘备的结拜二弟兼大将关羽在麦城被东吴擒杀,而且关羽的首级还被割下献给了北魏曹操。至少在情义上,刘备是对东吴孙权恨之入骨了,彼时的刘备真是气过头了。所以当东吴提出和好罢兵之时,刘备直言除非他死去,否则是不会考虑罢兵一事,他要孙权伸长了脖颈等着他来取其首级!

夷陵一战

夷陵一战

于是刘备几乎是带上了所有家当跑到东吴的家门口开打起来,在战争前期蜀汉的部队也的确是势如破竹取得了优异的战绩。但是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双方军队在夷陵僵持数月,最后在七月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刘备驻扎在林中的连营被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用火攻击败。蜀汉军队被打的所剩无几,刘备携带剩下的力量来到白帝城,并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托孤诸葛亮后,病逝白帝城,

那么真的只是刘备意气用事,造成了这样令人惋惜的局面吗?身为一国之君,半生戎马的刘备真的就看不到其中利害?其实不然。刘备用兵东吴的确有他为义弟报仇的成分在,通过这种手段也能够达到激发将士斗志,表现自己仁义的效果。但是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北魏处于内乱,不能迅速对南方战事做出正确的反应,而蜀国在经历多年的经营后实力的确胜过东吴的,不然就不会有战争前期一边倒的局势。所以刘备所选时机是正确的,而错就错在刘备对东吴的实力过于低估了,这从他对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的不屑可以看出。而且东吴虽然实力不够与蜀汉相争,可是他还是有实力自保的,刘备就败在了战术不精上。

刘备是哪国的

从公元纪年起的第二个世纪开始,中国从原本大统一时代的秦汉渐渐走向分裂,形成了多国乱斗的局面,这种纷争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三百年之后的隋唐时期才结束。天下分崩,群雄逐鹿中原,都为着各自心里的盘算的计划倾出兵力,老百姓的生活自然是朝不保夕,更别谈基本的生活保障了。面对着国家日渐式微的现实,一个人自小开始,就怀揣着报国救世的梦想,他就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