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关系 唐宋八大家之三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在当时也是相当有名的人物,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在都是全才,不仅在文学上的贡献突出,在政治、史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下面依次来看一下父子三人的主要介绍。

苏洵苏轼苏辙像

苏洵苏轼苏辙像

苏洵,他是属于大器晚成的大人物,到五十岁左右他的作品才被许多人所熟知,年轻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喜欢游览祖国的山水。快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发愤读书,但考试都落榜了,到了三十七岁考试还是落榜,于是他决心不再进行科举考试。

苏洵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继续去参加那些不合理的科举考试,而是自己自学成才,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到他四十八岁那年,得到欧阳修的极力推荐他的文章才慢慢有了名气。

苏轼和苏辙的经历却跟他们的父亲完全相反,年轻的时候就被金榜题名但他们的一生却是十分坎坷。苏轼一生在各个地方当官,地方成绩显著,在朝廷中也当上了礼部尚书的职位,参考科举考试对当世的变故直言不讳。他的弟弟苏辙比他的言论更加激烈、尖锐,矛头直指皇帝,说皇帝沉溺与酒色中,不准时上早朝,不听从大臣的意见,却听从一些妇孺的话。结果他的言论引起朝廷轩然大波,众多臣子议论纷纷。苏辙的才能在元祐年间才算得到了一个大的发挥。

苏辙官职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在苏辙的一生中,做官无数,二次被贬,一生的起起落落也使得我们对他的从官生涯更加关注了。

苏辙像

苏辙像

嘉佑二年年仅十八岁的他凭借聪明智慧与他的哥哥苏轼同时考中了进士。不久因为母亲的去世,从京城返回家中服孝。

嘉佑六年,又与苏轼一同考中了科举科,但当时由于他向上级起奏说要奉养亲人因此没有被任命做官。在这之后,他曾担任过大名府的推官。又在熙宁五年,极力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认为原来的法制不能进行修改。

在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过程中,他出任河南的推官。元丰二年,他的哥哥苏轼以作诗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抓捕入狱。因为救哥哥心切,他上书称用自己的官职来为苏轼赎罪,结果不但没有救出苏轼,自己也因为这件事情被贬官。

元丰八年,旧的党派执掌朝廷,他被朝廷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等官职。元祐四年受朝廷的委托出使契丹,回到朝廷后被封为御史中丞。过了两年,又被封为尚书右丞,这时他的地位已经是非常高了。元祐八年,旧法派被推翻,新发派又再次掌管了朝政。绍圣元年,苏辙上书反对新的政策,结果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后来又被贬到循州等地。苏辙的一生有过辉煌的时候也有过低谷的时候,年少得志,但其中却又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苏辙读音

辙(zhé),意思指车轮压过的痕迹,部首是“车”,总笔画为16画。在古文中有多种含义。在《曹刿论战》“下视其辙”中的意思是指车轮压出来的痕迹;在《赠白马王彪》“改辙登高岗”中的意思是解释为车辆行驰的路线;在《<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驰”又指车辆的意思。

苏辙画像

苏辙画像

人们通过对人物苏辙的熟知,对这个“辙”字也就不再陌生了。

苏辙,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三苏。苏辙在治学的方面受到父亲的影响非常大,以儒家为主要方向的学习方向,最仰慕的人是孟子但同时又看遍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