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韩非子是什么家 关于韩非子的故事(3)

韩非子定法第四十三

韩非子定法第四十三是什么?首先“定法”的意思就是确定法度。这是出自《韩非子》这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在这一节中,韩非分别对申不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侧重“术治”)和商鞅二人的学说加以论述,而后确立了自己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像

韩非子像

首先看一下这一章节的基本内容:有人问:“申不害和商鞅的治国思想,哪一家才是国家最需要的呢?”。韩非便打了个比方说:“这就好比吃饭和穿衣,人要不吃饭,十天内就会饿死;在寒冷的天气不穿衣服就会冻死,你若问穿衣和吃饭哪一种对人更重要,这是不能拿来比较的,二者缺一不可。

那人又问到:“你说“法治”和“术治”缺一不可,具体又是怎么表现的呢?”。韩非答到:“韩国是由晋国分出来的一个国家,申不害在辅佐韩昭侯时,晋国原有的法律没有被废除,又制定出了新的法令,这样,臣民就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决定要遵循新法令还是旧法令。长此以往,即使申不害费尽心思让韩昭侯利用术治,但是国家没有完善的法治,奸臣们还是有隙可乘,这就是韩国强大,却经过70年还没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原因。而商鞅在治理秦国时,设立了连坐、奖罚分明等的制度,这使得臣民都辛勤劳作、作战勇猛。但是,他却没有用术治来辨识奸邪,导致到下几代君主治理国家时,臣下都利用秦国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谋利,这也是秦国君主几十年也没能称王称帝的原因。

韩非就是在“法治”和“术治”的基础之上确立了自己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故事

韩非子原名韩非,韩非身世显赫,是韩国的贵族,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霍乱,他们一家只好逃到了驻马店的一个村落中。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振兴家族,富强韩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的学习各家的思想。

韩非子像

韩非子像

因为韩非特殊的身世以及经历,使得韩非无法继承孔子这样大仁大义的儒家思想,相反的,与以儒家学说继承者自居的荀子的思想中“人性本恶”论不谋而合,所以,拜入荀子门下。

我们研究韩非子的思想,不难发现韩非子所有的理论都建立在“人是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充满利益”这一前提和基础上。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不用讲太多的仁义礼,建立一个国家的秩序要将“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

韩非的思想与秦王嬴政不谋而合,李斯告诉秦王,韩非子乃是自己昔日同窗,韩国贵公子。秦王为了得到韩非子这个人才,出兵攻打韩国,韩王无能无远见,为保残国,交出韩非。然而韩非没有纵横捭阖的口才,无法讨得秦王的开心。李斯害怕秦王终有一天看到韩非的才华而重用他,怕韩非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毫不犹豫的设计陷害了韩非子,又用毒药害死了韩非子。纵观韩非子一生,只能用坎坷一词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