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韩非子的法术势(4)

李斯,先前在上蔡做看粮仓的小官,后来做的宰相。估计李斯训鼠得到了磨练,后来才跟着荀子学习。但当时据说焚书坑儒的正是李斯。原因是和二百多年前李斯的祖上有关。依根据《太平广记》中《蒙恬笔经》的记载,小篆这种字体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整理出来的。

另外,李斯的文采也相当出众。就比如《谏逐客书》这"书"就奠定了李斯在秦国的地位。

李斯最后竟被那个昔日的"同僚"赵高用计给害死了。不过临死前,李斯再一次表现出了当时写《谏逐客书》的大勇气,直接地揭露出赵高的阴谋。

荀子和韩非子

荀子与韩非子的关系是: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在人性问题上,荀子和韩非子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他们均主张人性的自然属性是“好利”的,但是在对人性是“好利”的自然属性进行的评价中,荀子和韩非子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荀子石像

荀子石像

荀子对人性“好利”的自然属性的价值进行了评断,认为人性“好利”的自然属性的价值根本是“恶”的,而韩非子却与其不同,他并没有未对人的“好利”的自然属性的价值进行判断,而只是对人“好利”的基本事实进行了描述。

因此,在人性问题的研究上,如果说荀子是人性本恶的创始人,那么韩非子便是对人性论作出进一步延伸,并明确提出了人性“善”与“恶”的分析框架。

荀子在其人性论中主张,人的自然欲求是人性的基本需要,也就是说人的“利益欲求”是人做事的根本出发点。韩非子在人性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与此相一致,也认为人的普遍本性就是“趋利避害”的,物质欲求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需要,也是人们思考问题、做出实践行为的出发点。

但是,与荀子不同的是,韩非子并没有直接将人性的“趋利避害”属性归结为“恶”,也没有对人“善”与“恶”进行对比讨论。而只是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之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性善与性恶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