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十事要说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曾经过多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安乐的时期。我们把这些和平安定的时期称为“盛世”。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盛世主要有汉代“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每一个盛世的创立,除了依赖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主政之外,一定会有精明能干的大臣辅佐。在这些具有雄才大略的能臣之中,“开元盛世”的重要辅政大臣之一姚崇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姚崇画像
姚崇,原名元崇,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武双全,先后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代。他一开始并不喜欢读书,而喜好打猎、习武等活动。一直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才开始发奋苦读,很快便考取了功名。一开始担任的是孝敬挽郎的官职,后来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和政绩突出,一路升迁,一直做到了宰相之位。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宰相。
到了公元713年的时候,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铲除了妄图谋反的太平公主的势力,在经过新丰检阅军队时与姚崇会谈,想任命他再次担任宰相之位,姚崇便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主要包括:施行仁政废除严苛的刑法;休养生息,不再发动战争;严格执法,不论谁违法都应按法办事;宦官不得干预政事;轻徭薄赋;皇族成员不能担任台省官;礼待群臣,虚心纳谏;不修建道观、寺庙;以史为鉴。这十条主张充分体现了姚崇的雄才大略和长远规划。唐玄宗听完之后欣然接受,由此继“贞观之治”后唐朝的又一个盛世开始了。
姚崇不愧是一代贤相,“十事要说”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从稳定局势、整顿官吏和改善财政三个方面来为替玄宗治理政局,是堪称为治国典范的举措。
姚崇施政
姚崇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功绩卓著的政治家,他与另外三位能臣房玄龄、杜如晦和宋璟并称为唐朝的“四大贤相”。他一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唐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辅佐唐玄宗李隆基时,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从稳定政局、整顿官吏和改革财政制度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策,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个“姚崇施政”的典故可以显示他的雄才大略。
姚崇墓园
当时姚崇因为拒绝了深受女皇武则天宠爱的太平公主的提拔而惹恼了她,姚崇因此被贬为申州刺史。之后,唐玄宗肃清了太平公主的党羽之后登基继位。姚崇此时担任的是同州刺史的官职。这时一向与姚崇不和的张说想委婉说服当时的另一官员赵昭彦弹劾姚崇,只不过唐玄宗并没有理会他的奏折。
不久之后,唐玄宗带渭水去打猎,他在打猎的间隙在行宫秘密召见了姚崇,问他是不是对打猎非常了解,姚崇回答说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打猎,现在已经三十岁了,住在泽中这个地方以观赏猎鹰追逐野兔为乐,并不喜欢读书。之后是张璟对他说他马上要做大官了,应该多读一点书。于是他便随便读了一点书,一直到现在。虽然他年纪不小了,但是仍然可以打猎。玄宗听了之后便邀请他一起打猎,有时和他一起宰杀猎物来吃,有时和他一起探讨国事。自此之后,唐玄宗重用姚崇,天下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
这个故事不但体现了姚崇的智慧,同时也表现了唐玄宗虚心纳谏的高贵品德。
姚崇灭蝗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为了避唐玄宗的年号“开元”的讳才改名为姚崇。陕州硖石也即现今的河南陕县人,是我国唐朝初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在一个官僚之家,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父亲姚懿曾担任嶲州都督一职。在年轻的时候并不喜欢读书,而爱好打猎和习武。一直到他二十岁的时候,他才开始发奋读书,随后便考取功名,开始了他辉煌的官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