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诫子书
公元262年夏天,嵇康接到了自己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他眼前一黑,尽管早就知道司马家族杀人不眨眼,但是从自己为吕安辩护到入狱,这一切都来的太快了,嵇康也是人,他有感情,想到自己十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嵇康留下了眼泪。
嵇康诫子书
于是嵇康提起笔写下了对自己儿女的告诫,遇到不快乐的事情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轻松的时刻就特别放松,不受控制,这样的人虽然天资不错,看上去过的生活很惬意,但是不可能会有优秀的成就。
那些一整年都很勤快但是在最后却没有得到好的收获的人,这样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的,这种时候要是降临到自己头上除了默默承担,还能有什么办法,我们身为君子看到这样的情况,真的不得不感叹。
他告诉自己的子女,在为官的时候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身经百战的人必然会仔细思索,然后认真抉择,一旦下定决心,他会言行一致,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知道实现最初制定的目标。
千万要小心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别人的光环迷惑,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自己的欲望所迷惑,当成自己追求的理想;目光要是短浅,被眼前的困难所引导;过于注重于细节,而不是把握全局,着力长远。要是陷入以上几种困惑,就不能成功。
嵇康的《诫子书》就是要告诉自己的后代,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情商高是必须的,但是人情世故也是必要的。要熟悉官场的规则,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嵇康托孤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司马集团为了争夺政权,弄得官场异常腐败,很多有才学的人多不愿从官,为国家做事,有七个比较有成就的文人,就以身作则。
嵇康托孤
他们常常在竹林里游荡,时而吟诗饮酒作对,时而弹琴唱歌舞蹈,试图寻找乱世中的宁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其实已经是司马昭把握大权,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让竹林七贤的山涛出来做官,因为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
后来山涛又来拉拢嵇康到朝廷中做官,嵇康很生气,认为当初的朋友算白交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如今随着山涛君你的一言一行已经化为泡影,你走吧,去追随那尘世的荣华富贵,让我一个人坚守我们的乐土,让我一个人做一个无依无靠的孤独隐士,你走吧,我不怪你,只是偶尔想起和你一起经历过的往事,会让我为之动容。
嵇康不但谴责了山涛,还批评了当时的司马集团,山涛知道嵇康为人正直,清高,对自己的责备也只是一种劝谏,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和嵇康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但是这件事却埋下了一个隐患,司马昭对嵇康的印象非常差。
有人诬陷嵇康,在司马昭面前说坏话,司马昭就把嵇康抓来处死,临死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岁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山涛边哭边答应,决定要守护这个孩子,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山涛果然是重情重义的汉子,他不怕司马昭把它当作和嵇康一起的人,把嵇康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
嵇康之死
嵇康的死是因为好朋友吕安的事,吕安的哥哥对自己的妻子不敬,吕发要告发哥哥,反倒被恶人先告状,结果吕安的哥哥没有得到任何惩罚,自己反而被关到狱中,嵇康看不下去了,他为吕安作证但是被诬陷,把自己也带进去了。随后司马昭下令杀了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