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袁绍性格如何 袁绍为什么杀田丰

袁绍性格

袁绍之所以会败给实力不及自己的曹操,很大原因就在于他的性格使然。纵观袁绍起兵以来,到他兵败官渡,他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和妇人之仁,使得他后面吃尽了苦头。虽然有时候做过出人意料的决断,但多数时候还是被自己性格的缺点给绊脚了。

袁绍

袁绍

袁绍首先就是优柔寡断,虽然他多谋。袁绍时常会面对多种谋略等待他来决断,但是他每次都要踌躇再三,最后反而选了个下下策。当汉献帝仓皇东逃的时候,袁绍面前的沮授、田丰、许攸和郭图等人各个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正史中沮授几次建议袁绍接驾汉献帝,将其迎回邺城,并在此建都,从而以领诸侯。但是郭图又提出了不同意见,说当下汉室已经衰微,汉献帝早已是无用,留下来反而成为一种累赘。看着眼前的几个谋士争的是面红耳赤,袁绍左思右想。本来听了沮授的话时,正要下决定,但是一听郭图之言又觉得有理,最后袁绍放弃了恭迎汉献帝,丧失了绝妙的好时机。

袁绍虽然表面看起来高大威猛,但是还有着妇人之仁,也知晓知错能改。这在平和时代的能够产生德政,赢得百姓的爱戴,所以冀州的百姓对袁绍很是爱慕,然而在动乱的战争时期,妇人之仁却并不能带来胜利。在官渡之战初期,袁绍中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后,折损了将士,袁绍痛苦后悔。但是一轮到将士们立功 之际,袁绍却吝啬手中的印章和赏赐起来了。所以军中的一些猛将如高览、张郃不被重用,最后还投降曹操。

袁绍杀田丰

当曹操在袁绍同公孙瓒互相厮杀的时候,乘机发展充实了自己,待到袁绍回过神了,已然发现后院不安宁了。于是袁绍营中的几大谋士争相讨论出战的问题,田丰和沮授主张采取持久的战斗方式,拖垮实力不充分的曹操。但是意见遭到了郭图、许攸等人的反对,认为要速战速决,袁绍最后采纳了后者的意见,官渡战役就此拉开了序幕。

田丰

田丰

期间曹操攻打刘备,袁绍不听田丰直言,同刘备前后夹击曹操,从而失去了一个绝佳的良机。这让田丰感到很是可惜,耿直的他说袁绍居然为了一个小孩而延误战机的话,让袁绍很是不爽,二人之间开始产生了隔阂。眼看曹操迅速打败了刘备,田丰认为其已经没有后顾之忧,故而大军不益出击。田丰进言袁绍,要通过加固防务,仪仗天险和本身雄厚的实力同曹操进行持久的作战。田丰认为袁军数量远多于曹军,可以四处骚扰曹操,令其军队四处奔波疲于奔命,这样就会令他们丧失了战斗力。然而袁绍不听,坚持迅速作战,田丰极力劝阻让他很是恼火,最终就将田丰关入大牢。

曹操打听到了袁绍军中的变化,为袁绍愚蠢不堪的决定苦笑不已,更坚信了对阵袁绍的信心。果不其然,袁绍的屯粮地被曹操焚毁,又因为将士的投降,整个大军军心涣散并迅速瓦解。袁绍心知大势已去,只得率百骑逃离。谋士逢纪乘机污蔑田丰,说其在牢中耻笑袁绍不听其言。袁绍羞怒,于是杀了田丰。

曹操和袁绍的关系

在三国的历史上以及后来的演义小说中,袁绍和曹操是三国前期最重要的两个人物。袁绍割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颇有吞并四方的气势。然而却被曹操在官渡一战中打败,成就了曹操,令他有了真正实力令诸侯,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袁绍

纵看袁绍和曹操的生平,他们走的是从合作到分裂的一种道路。当曹操还是少年的时候,他还是很崇拜袁绍的。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曹操进入太学,得以同袁绍相识,而且有着亲密的联系。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和袁绍同任朝廷官职。之后二人相见的机会几乎没有,直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当时董卓是在洛阳肆意妄为,屠害忠良,令天下人所痛恨。所以曹操同各路的诸侯一样,都来到袁绍帐下,试图通过联盟的形式讨伐董卓。然而联军是各自心怀鬼胎,作战中各自为战,甚至是一旁观望的都有。曹操主导的战争首次大败,令其元气大伤,最后只能依附于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