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功绩
说起唐太宗功绩,真是数不胜数,他称帝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百姓努力。最经典的被传颂的唐太宗功绩,算是广纳谏言,他非常支持大臣进谏,有意见和建议就提出来,大家再权衡,所以即使出现魏征这样的,当中跟他吵得脸红脖子粗的,他也未曾怪罪过,反而对魏征非常器重。
唐太宗雕塑
太宗也注重政治清明,官吏大多清廉奉公,所以百姓也无怨言。
太宗在任期间,他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即使是他本人下达的命令也会由门下省复核之后才会发布,能够保证及时发现错误,保证政策的可行性。减轻刑罚,不轻易判处死刑,并且曾经让犯人回乡过年,过完年再回到监狱继续服刑,无人逃亡。
在民族政策方便,太宗也有很大的功绩。他让外族和海外人可以在唐朝疆土上生活、为官,涌现出一批少数民族功臣,如今海外存在的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证据。
太宗还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完善科举制度,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为朝廷提供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也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太宗在经济方面的功绩也很大。太宗并不歧视商人,反而给商人利好政策,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带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综合来看,唐太宗功绩涉及了政治,经济,民族,民生以及军事方面,有人评价太宗是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这评价对太宗来说,实至名归。
唐太宗叹曰
魏征是比较有名的丞相了,魏征死的时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句话被很多后人用。唐太宗当时很难过,魏征虽然平时跟太宗说话从不顾及太宗颜面,不过他都是为国家和百姓考虑才会直言进谏,太宗在失去魏征的时候非常痛心,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所以唐太宗才可以“明得失”,才没有重蹈隋朝覆辙,开创一个盛世。他感叹自己失去了重要的贤臣。
魏征画像
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唐太宗叹曰:“今魏征逝,一鉴忘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他感叹,魏征死了,他李世民就失去了一面镜子,到魏征家里去又翻出了写了一半的书稿,而这个书稿是魏征留给太宗的治国用人之道,想到这里唐太宗肯定更加伤心,魏征到死都在为太宗出谋划策,为大唐鞠躬尽瘁。
最后这一段是这样的,唐太宗叹曰:“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中间一段是写魏征留下的书的内容,最后这句就是太宗对魏征的肯定,意思是唐太宗一个人考虑事情肯定有不周全的地方,你们这些大臣一定要敢于进谏,魏征的意思就是从任何人任何事那里取长补短,任人唯贤,用人不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唐繁盛。
唐太宗的这段感叹,前三句经常被用作“座右铭”,是太宗对魏征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