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得天下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5)

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歌》是刘邦所写的诗歌。当年英布造反,势头正旺,刘邦御驾亲征,平定英布叛乱,回来的路上经过了沛县,与一起的好友、前后辈一起喝酒欢聚了十几天。有一天刘邦喝到兴头上,边击筑边唱起了即兴之作《大风歌》,并跳起舞来,忧伤感慨。

刘邦《大风歌》

刘邦《大风歌》

原文翻译:大风使劲的刮啊浮云在风的作用下飞扬翻腾,我的威望施加到四海之内啊,如今可以荣归故乡,怎么才可以得到勇猛的将士啊去守护国家的边防!这首诗歌只有三句,短小精简,每一句都各有情景和心境,表现了刘邦作为胜者的忧虑。

《大风歌》的首句堪称千古佳句,不是直白地讲述自己与部将在沙场上打击敌军的,而是通过“大风”、“云”这两个意象展现战争中激烈震撼的场面。这些场面指代的应该是秦朝末年各路群雄起兵反秦争夺天下造成的混乱局面。第二句的“威”字恰当的说明刘邦的威望在其他诸侯王之上,他们都要向汉称臣,也表现了刘邦的威风与豪气,称霸天下。在群雄战乱中成为天下之主,刘邦这时候回到沛县就是衣锦还乡,荣耀之至。通过前两句,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邦承认自己统一天下有运气的成分在,尽管他自己也有智慧,也很努力,但如果碰不上这样的时机,也没有称帝的可能,因为他没有办法左右着风起云涌的自然变化。

《大风歌》的第三句直接表达了刘邦当时的所思所想,不同于先前作为胜利者的骄傲与喜悦,反而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开始思考如何守住这份基业,在担心要从哪里招募优秀的猛士来守住国家。此句既是对国家未来的展望,表达壮志抱负,也是对如何守护好国家的焦虑。

项羽不杀刘邦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在鸿门宴上,刘邦占绝对优势,但他却没有杀了比他弱的刘邦。所以至今,不论书本上还是影视剧中,仍然还流传着项羽“刚愎自用”“妇人之仁”等的人物评价。但究竟为何不杀刘邦顾及要从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研究起。

项羽雕像

项羽雕像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一个“义”字。项羽出生楚国望族项氏,秉承了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等优良品质。所以在鸿门宴中,项伯的一席话让项羽瞬间没有了底气,没有要攻打刘邦的理由和借口。既然他同意项伯的的话,就不能名正言顺的攻打刘邦了。也就更不能用小人的手法将刘邦置之于死地。即使在今天,坚信守义仍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美德。所以作为有义之士的项羽,宁可和他在沙场上争战,也不会玩弄小伎俩杀害刘备。这些都是“义”字在他心中起的作用。

另外一个因素,也许是项羽的高度自信的心理,使他没能成功杀了刘邦。在大战秦国一战中,项羽利用破釜沉舟一招,打败了秦军的主力,取得胜利的战果,自然不会忍受刘邦的嚣张气焰,因此为了打败他,项羽一清早就让将士吃饱,希望早日能够将刘邦打败。后来因为他过分的自身勇气和实力充沛的自信,让他改变了主意,放弃了杀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