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的故事
说起清代著名的大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相传他出身官宦人家,年少时饱读诗书,经常随父亲游历各地,因而见多识广。世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少年时代的吴敬梓无疑是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幸运儿。
吴敬梓像
然而命运有时也无情,到了二十三岁上,吴家家道中落,祖宗福荫渐渐用尽,加之屋漏偏逢连夜雨,吴敬梓的父亲又突然去世,从此,吴敬梓的故事翻开了辛酸的一页。
在其后半生的岁月里,不仅功名无望,且经济状况也日渐窘迫,常常需要卖文以换银钱谷米,甚至连家中珍贵的藏书也不得不送进当铺维持生计,加之原本出身官宦人家的吴敬梓又生性豁达,不善营生,朋友来往间多有银钱接济,往好听了说是乐善好施,慷慨救急,说不好听了,也就是族人时常拿来褒贬他的那句“挥霍无度的败家子”,在安徽全椒县广为流传的吴敬梓的故事中,有关吴敬梓缺乏金钱观的说法,亦普遍被人们所认可。
年过而立之时,吴敬梓迁居南京。尽管家境已十分艰难,依然爱好宾客交游。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类名流雅士,也亲眼见证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生活阅历愈发丰富。在与形形色色的达官贵人周旋的过程中,吴敬梓逐渐领悟到科举制度的弊端,饱尝世态炎凉之后的他,终于放弃了曾经醉心的功名,转而将后半生的精力投入到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上,历经多年批阅编修,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吴敬梓家庭出身
据史料记载,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出生于安徽地方官宦世家,早年门庭显赫,家族中人才辈出,吴敬梓的曾祖曾得中过顺治年间的探花,祖父吴旦也是一位薄有才名的监生,吴家族中叔伯也皆为进士及第,如此看来,吴敬梓家庭出身高贵,家学渊源,童年时期受到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因而日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才有此成就。
吴敬梓像
童年时期,由于家庭出身环境的影响,吴敬梓在诗书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之当时吴家家世显赫,常有文人来往,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聪明好学的吴敬梓很早便在文学上展露出过人的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才子,其读书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常常令人惊叹。
少年时代的吴敬梓经常随父参加一些当地风雅名士的聚会。加之吴敬梓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因而自然养成一种放荡豁达的气度,开阔的胸襟中饱含淡看红尘的高洁之志,与他接触之人很容易被他高雅的气质与非凡的眼界所折服。
据说有一次,未及弱冠之年的吴敬梓赴县中名士的宴会,踌躇满志间登上赣榆县城的高阁,当众作了一首五律《观海》,使得满座皆惊,赞叹其才思敏捷与诗境雄阔,可惜,在现有史料中,仅在《文木山房集》中能够读到吴敬梓少年时期收入创作的一首“观海潮”。
至青年时代,吴家家道中落后,吴敬梓便再也无心功名,只将满腔热血与毕生精力尽数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因而终于成就了人们所熟知的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家乡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家乡位于安徽省东部的全椒县,为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城,面积不大,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所在。
吴敬梓家乡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