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又被叫做《十二月帖》,相传是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本应该是五行三十二个字,之后因为某种原因被割去了二行,保留代现在的就是三行二十二字。该帖在被收入《三希帖》之后,由清宫流入了香港,在1951年周恩来总理的帮助和关怀下,被有关部门重金收回。此贴笔法好似火箸画灰,气势连绵不断,极具法度,被称为“一笔书”,是学习和了解王献之的重要资料。
关于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中秋帖》是不是真品,一些学者们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现存的《中秋帖》是用竹料纸书写的,但是这种纸在到北宋的时候才出现,在东晋时期是没有的。而且从行笔中可以知道,该帖所用的毛笔应该是柔软的无心笔,但是在晋朝大多使用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是写不出该帖这种丰润圆滑、线条连贯的字体的。因此他们推测这应该是宋代的临摹本,并非真迹。
不管这到底是不是真迹,王献之在书法上的成就都是不可忽视的,他的名字将永远在中国书法史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