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同光中兴的原因是什么

同光中兴的原因

同光中兴是指清末同治和光绪统治时期出现的太平安稳岁月,这是封建王朝出现的最后一次中兴,可以看作是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同光中兴虽然称不上盛世,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进步事物和思想,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繁荣,在清朝当时内忧外患并存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丝兴盛的意思,下面说一下同光中兴的原因。

同治皇帝画像

同治皇帝画像

同光中兴的原因一: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同光中兴的发生。当时的清政府刚刚从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泥潭中挣扎出来,可以说是从内忧外患并存的局面下获得了改革的动力,因此光绪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兴办洋务,派遣留学生,任用贤臣等等措施对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光中兴原因二:资本主义列强使用自己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大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传到了中国,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在当时的思想潮流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清政府也顺应潮流开办了许多实业,适应性的进行了很多改革。

同光中兴原因三: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统治期间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很多的贤臣,这些贤臣比较的能干,比如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张之洞等等,这些人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光中兴时间

同光中兴是指的清朝的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出现的相对来说比较安稳和繁荣的时期。一般来说是从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政府剿灭的1864年,到1894年甲午海战惨败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清朝出现了封建社会回光返照式的兴盛局面,社会各个方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史学家将其称为同光中兴。

同治皇帝塑像

同治皇帝塑像

同光中兴时间是从1864至1894这段内忧外患相对来说不那么明显的时期。1864年,清军在曾国藩的领导之下平定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为清政府消除了国内最大的内忧,而这一时期清政府刚刚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答应各个列强开放口岸,割让土地,给与巨额赔款,允许传教士自由活动等等,这些条约让诸位列强暂时觉得比较的满意,因此外患虽然还是存在着的并没有消除,但是各项求之必应的条约的签订让列强暂时不会发兵进攻清政府,所以清政府获得了暂时的太平。正是由于内忧外患相对来说已经“消除”,所以社会呈现出太平景象,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获得了发展。因此出现了“同光中兴”。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民主思想逐渐的在清朝社会占据着一席之地,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成为了大势所趋,孙中山开始了自己推翻清政府的行动,同时资本主义列强重新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同治中兴的局面很快被风起云涌的资本主义革命运动打破,列强的坚船利炮再次在中国的领土上打响,甲午战争爆发,同光中兴戛然而止。同光中兴时间于是止步于18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