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闻韶乐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闻韶乐

孔子在齐国韶地,听到了当地最著名的韶乐之后,发出一声感慨“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后来,他的弟子就将他的这句感慨,写入了《论语》之中,“三月不知肉味”的说法,就开始流传了开来,后人一直将这句话比作是对音乐的美好赞美。

孔子闻韶乐纪壁雕

孔子闻韶乐纪壁雕

韶乐,史称舜乐,是汉族传统宫廷音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后来,韶乐传入齐国,齐国百姓根据自己地方的特点,将韶乐改变成了有自己地方特色的音乐。

孔子不但是“文圣”,他对音乐也是有着很高的造诣,他强调读书人不仅仅只能读书,对于其他的一些东西,应该要多加涉猎,全面发展。公元前517年,35岁的孔子投奔齐国,想要得到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时的孔子,在高昭子的家中做家臣,一边等机会见到齐王,一边就找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恰好当地的韶乐,非常的著名。

孔子在高昭子家里,一直见不到齐景公,闲得无聊,高昭子就给他请来了一个乐队,演奏了韶乐。韶乐雅俗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为孔子是个音乐世家,他曾跟随蘘子学过琴,懂得音乐,所以当听到齐国乐师给他演奏的韶乐时,完全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以至于3个月尝不出肉的味道。他赞叹道:想不到韶乐的完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并称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

后来,孔子沉醉韶乐的地方,还被人立碑纪念了。

孔子的思想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论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美学方面、史学方面、旅游方面以及人生观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孔子

孔子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孔子还重视民生,强调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他提倡将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两者结合,将文学艺术作为促进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

孔子曾周游列国,拥有丰富的旅游经验,也因此,在旅游观念上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他提倡文化旅游以及感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的旅游,较为注重感受旅游所感受的各种“美”。同时孔子还主张旅游要适度,反对过度旅游。

孔子提倡的人生观念都比较积极向上,例如他主张与富贵相比,应该更重视道义;孔子还主张与人交往要真诚,要乐心助人等等。

孔子是个颇有成就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成就被世人所传颂,他的各种思想不断被世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