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顾茅庐时刘备是多大了

三顾茅庐时刘备多大

忘年之交的意思是指年纪有一定差距的人称为了好朋友,好知己。历史上有过不少忘年之交的记载,有的是亦师亦友,有的是亦君亦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卧龙先生便是一对忘年之交,他们的相识开始于“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像

三顾茅庐像

当时刘备处于一个战争纷乱的年代,胸中的一腔抱负难以实现,曹操的大军将刘备的军队大败于官渡,刘备一路颓败,最后只能先行投靠刘表再另谋他计。不料祸事的发生接二连三,谋士徐庶因为自己母亲的性命掌握在旁人之手,不得已离刘备而去,离去时告诉刘备可以去找寻卧龙先生。为此,刘备为了能重整旗鼓,也为了汉室的兴亡,他亲自起身前往找寻卧龙先生。

刘备,字玄德,出生于公元一百六十一年,而三顾茅庐的事情则发生在公元二百零七年至公元二百零八年之间,也就是说三顾茅庐发生时,刘玄德正好满四十七岁,古人常以“不惑”来形容四十岁之人,而以“知天命”来形容五十岁之人,玄德的年纪正好位于两者之间。然而刘备却没有多加在意自己的事情,他以百姓为先,以国家为重,在最后一次拜访卧龙先生之时,卧龙先生对于刘备的多次拜访心存感激,更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可以相扶的明主。一位是礼贤下士的君主,一位是智谋过人的谋士,两人的年龄差距此刻显得无关重要,在蜀国时,两人的关系亦君亦友,结成了忘年之交。

刘备顾茅庐的事情已成为后人乐道的典故之一,刘备的年纪并没有阻拦刘备实现天下一统的决心,他也为当时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一提起刘备与孔明这两位人物,人们不由地总会提起“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因为这一典故所包含的寓意十分深刻,至今仍能对于人们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刘备像

刘备像

每个典故的发生总会有着故事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历史学家之所以要如此进行每个部分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清历史故事,因而刘备因为什么理由要三次拜访孔明,在“三顾茅庐”这个典故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东汉时期的刘备因与曹操的军队在官渡一役之后元气大败,为了保全自己,刘备在万般无奈之下向刘表低下了头,投靠了刘表。然而众所周知,寄人屋下,不得不看人的眼色,就算刘备能忍,可刘备身后的士兵们又有多少人能忍。祸不单行的事情发生在了刘备身上,刘备的谋士徐庶不得不离刘备而去,刘备身边顿时无一谋士可用,这对于谋于大业的刘备更是一损。正是为了能够重新奋起和求得人才,刘备便有了拜访孔明的决定,然而第一次及第二次的拜访并不顺利,刘备没有见到传闻中的孔明。老天终究没有让刘备失望,终于在第三次,刘备拜访到了孔明,获得了孔明这位谋士。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战乱四起,自己无处安身;二是身旁无一谋士可用;三是求人才的心十分热切。正是有了原因,才有了结果。而事实也证明,三顾茅庐为刘备日后的壮大埋下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一听到三顾茅庐这个词我便耳熟能详,但我只是了解一个表面的肤浅的意思,就是蜀汉黄帝刘备三次去茅草屋去邀请诸葛亮来指导他的军事作战策略部署。然而前两次都被诸葛亮拒绝了,第三次才成功请到了诸葛亮。然后在仔细查阅资料后,又对这个故事有了进一步详细的了解。

三顾茅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