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洗儿诗介绍 无奈于自己落魄的境遇(5)

苏轼贬谪诗

苏轼,世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诗人、政治家、文学家,后人给予苏轼的评价很高,认为其实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者之一。与苏轼的政治成就相比,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加突出。

苏轼贬谪后画像

苏轼贬谪后画像

历史上被贬谪的诗人不胜枚举,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是在众多的被贬诗人中,苏轼的诗词文赋的造诣是相当高的。

苏轼早年受父亲的影响,入仕为官,对北宋的政治局势十分不满,希望通过温和的改革方式,加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却被视为阻碍朝廷新法,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这次被贬也是苏轼政治仕途中遭遇的打击最大的一次,就是从这次被贬后,苏轼的试从抒情言志到词,收敛了自己的锋芒。苏轼诗风的转变和佛学是息息相关的,佛学对苏轼的积极方面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消极层面,苏轼在被贬过程中,曾在“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将佛教中的清静无为思想表现出来。

苏轼在贬谪过程中,诗歌特点往往是通过对风雨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其中,虽然遭受政治仕途的打击和病痛的折磨,但是,仍拥有不被忧患所打击的开阔的胸襟,直击人生的苦难,用理性、隐忍、生命力和主体意志积极的面对生活,从容不迫。

苏轼虽然在仕途中并未有所成就,但是在他十数年的被贬生涯中,留下了很多诗篇,都成为人类诗歌文明发展史上璀璨的明星。

采桑子苏轼

《采桑子》是苏轼述职过程中的即兴之作,苏轼调职去往密州任知州的过程中,与好友巨源、王正仲在甘露寺重逢,不禁兴致盎然。

多景楼画像

多景楼画像

虽然《采桑子》是苏轼即兴的作品,不尽完美,但却也将苏轼的文学素养和功底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是与好友相遇,词牌名为《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此时,苏轼恰逢政治上的变动,因为反对新法,被贬谪,诗人本就多愁善感,偏苏轼晚年多病,置身于多晶楼上,好友意外他乡重逢,一下就牵动了苏轼的内心,让他有感而发。在孙巨源的劝说下,苏轼提笔写下了这首《采桑子》。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在前四句中,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虽然天水一色,斜阳脉脉,一片霞光,位于多景楼上,登高将美景净收眼底,喜不自胜,但又联想到,有识之士都曾位于这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多景楼上,他们的抱负都曾实现了,这让苏轼不由的伤感,虽然在描写美景,但也将这种忧愁的情绪表现出来。

在后四句中,苏轼对身边的才色具佳的琵琶女多加描述,本来,苏轼因为仕途不顺,以为会没有什么兴致来听琵琶,但是琵琶女的技艺很好,演奏的十分巧妙,让人短暂的忘掉了烦恼,沉醉其中。“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借一抹斜阳含蓄的赞美琵琶姑娘的容貌。由景叙情,由情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