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齐桓公伐楚真正目的 齐桓公被谁说服了

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件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的格局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军事行动最后却没有演变成惨烈的战争,而是一场双方外交智慧的博弈,从中能够充分展现出古人的外交智慧。

齐桓公引兵伐楚

齐桓公引兵伐楚

当时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继位的第30个年头,他率领着诸国的联军先是击溃了蔡国。然后又起兵攻打楚国。当时的楚国国君是楚成王,他看到齐国大军来袭,声势浩大,知道不能力敌,就带着军队出来迎接,同时派出自己的使者前去谈判,楚国的使者问到:“齐国远在北方,和楚国相距甚远,齐楚根本是遥不可及,为什要来讨伐我国呢?”齐桓公让管仲回答说:“曾经周国的召康公曾经给了我国国君讨伐诸侯辅助周王朝的权利,而现在出国进贡的贡品不足,天子祭祀的物品有所欠缺,所以我们来追究责任,而且昭王南征来到楚国就没有回去,所以前来询问。”

使者回答说:“这次上供失误是我们的责任,以后一定不会出事,至于昭王并没有在楚国领地。”之后双方对峙了几个月,都不想轻起事端,就想要讲和,楚成王就派屈完去齐国的军营之中谈判,齐桓公邀请屈完一起阅兵,这是在向他炫耀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后齐桓公说:“我们两国重新和好怎么样?”之后齐桓公又说:“我们的军队如此之多,如此强大,什么城池攻不下来。”屈完反驳道:“如果使用仁义,那么天下没有不臣服的诸侯,如果使用武力,楚国地势险峻,又有汉水护城,你们军队再多也难有成效。”于是双方签订了契约,齐桓公就离开了。

齐桓公与管仲

春秋时期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一直被当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计前嫌与臣子誓死报恩,权利辅佐的典型,一直为后人所称赞。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管仲拜相

管仲拜相

齐桓公的心里也未必毫无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齐桓公为了图谋霸业必须要用上管仲,管仲能为他抵挡来自旧贵族的很大阻力,因为管仲出身平民,没有什么背景,也跟朝廷中各势力之间都没有交际,所以任用管仲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管仲改革的时候也不会顾及那些反对者的意见,所以齐桓公用着放心,这也是齐桓公能够善任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从后来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处情形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的,管仲一开始并不被重用,后来管仲借着齐国动荡的机会向齐桓公进谏,才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管仲趁机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帮助齐桓公称霸,这真迎合了齐桓公想成就千秋霸业的梦想。所以说下属有时候不光要能琢磨事,还要能琢磨人,摸透领导的心思,领导也不用为一点小过节而斤斤计较,因为太纠结于小事上,往往就会蒙蔽了双眼,就会埋没了真正的人才,领导与下属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哪一头出了问题都不行。这便是我们从历史学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