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字逸少,是两晋时期琅琊郡临沂人,因为永嘉之乱的原因移居到当时的会稽山阴。王羲之出生在名门望族,王家在当时可以说能同晋室皇族平起平坐。王羲之除了身份显赫之外,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常人不能及的,他师从多位益师,所以能够集众家之长。王羲之精通各种字体书法,楷书、行书、草书皆在他擅长的范围之内。
十七帖
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天下行书中的第一,而他的《十七帖》其实也是中国书法里草书 的一大典范,是执牛耳之作。因为作品的开头以“十七”两字起始,所以得名《十七帖》。因为王羲之所在的年代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十七帖》没有真迹流传下来,现今看到的是它的刻本,不过已经相当珍贵了。
唐朝张彦远写过一本《法书要录》,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唐朝初年《十七帖》的详细情况。当时的真迹总共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个字,长有一丈二尺,大约有三米二之长。而《十七帖》并不是王羲之一时完成的,是他在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中这十四年间完成的,是汇集了二十七张帖而成的。《十七帖》本身是书信体,当年王羲之写给他在益州担任刺史的朋友周抚的。所以说该帖不仅是书法中的瑰宝,也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其书法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
《十七帖》的草书风格就像王羲之整个书法的风格一样,典雅冲和,不过于激厉,不像一般草书那样的狂放怪怒,这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平正中。
王羲之草书诀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结构简单。笔画连绵。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因为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有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今天我们来欣赏的是今草的那种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的王羲之的《王羲之草书诀》。
王羲之草书诀拓印节选
《王羲之草书诀》又叫《右军草法至宝》。草诀歌是一种歌诀,也是应用文的一种,但又不是诗歌。它却严格遵守了近体诗的格律,平仄合律,对仗满篇。《王羲之草书诀》全文106联,除了首位两联外,一律使用了对仗。在诗坛上众所周知,诗律是起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的,是由沈约提出的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它是根据周顒在受印度佛经转读和梵文音韵的启迪上所发现的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而提出来的,直到到唐初才趋于成熟。但是《草书诀》的作者王羲之已经把诗律运用的十分到家,实在是非常难得。
《王羲之草书诀》的问世绝对不是什么偶然。楷书在唐代的时候己经达到了顶峰,宋代的书家只好转而谋求在行书、草书上希望能有所建树,大力提倡研究法帖的源流优劣和书迹的真假,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行书和草书便得到充分的研究。《草书诀》应该是因为这一背景产生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