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闭关锁国到底是哪个皇帝(3)

闭关锁国的表现

闭关锁国是一种封闭的国家政策,该政策严格限制了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闭关锁国的表现主要有国家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下令将沿海的居民向内地迁了数十里,并规定民众不得擅自出海。这一政策影响了众多在沿海地区生活的人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存条件。同时国家还禁止商船出海通商,规定不得与外国建立通商关系,这使国家间的交流受到严重迫害。其实国家想以此来限制民众与外界的交流,减少国家因动乱造成的问题的出现。

闭关锁国时期的乾隆画像

闭关锁国时期的乾隆画像

另外,国家由最初开放的4个对外通商口岸减少到只有一个,这也导致国家的经济贸易受到限制。而且通商口岸的减少大大的封闭了人们的生活,对国家后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不利的影响。

还有就是国家严格限制了进口货物的种类。这种限制压制了国家商业贸易的发展,也对国家对外的交流、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因为进口物品种类的限制,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也阻碍了文化的交流。

从这些表现来看,闭关锁国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往来和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透露出统治阶级自负的心理,以及盲目自大、坚持排外,没有上进心的做事风格。而这些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与外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使外界的技术、文化等无法及时地传入中国。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其经济模式就是自给自足式,与世界的经济往来很少。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说过,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与夷人互通有无。

康熙皇帝雕像

康熙皇帝雕像

闭关政策最初的实施与清朝收复台湾有关系。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台湾的郑经经常派兵骚扰沿海。当时清廷正忙于同北方的葛尔丹交战,无暇顾及东南沿海,为了解除台湾的威胁,清朝实施海禁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出海,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起源于战争,但是其本质还是由封建经济的属性决定的。在封建时代,商品非常少,商业并不受重视,因此经济的属性是自给自足性。清朝实行海禁后,内地完全可以自产自销,用不着同海外进行贸易。

在乾隆时期,清廷完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西方商人在广州虎门进行贸易往来,整个庞大的中国,只有一个通商口岸。闭关锁国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失去了同世界交往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有多重考虑,清朝是满人统治汉人,这种统治结构激起了很多汉人的反抗,而当时的南洋各地有很多的中华移民,清朝实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一重考虑就是要隔断国内反清势力与国外反清势力的联系。虽然清廷有着这样的考虑,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还是因为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并不是因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