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首发)
王伟
陕西师範大学文学院
《简帛》第八辑刊有大西克也《从里耶秦简和秦封泥探讨“泰”字的造字意义》一文[1],对秦文字中“泰”字的造字意义做了探讨,并就一些秦简的抄写年代和秦封泥的时代做了推断,我们基本认可该文的结论。该文在注释中也提及拙文《岳麓书院藏秦简所见秦郡名称补正》[2]中对“泰”类封泥是秦统一之前的看法。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将秦封泥中同一职官或机构名称出现大-泰这样的书写差异当做断代的标誌的认识仍然没有变,但对大类和泰类秦封泥的具体时代的认识已经改变,即大西克也先生所注引拙文的看法我们已经放弃,并对此问题另有讨论。爲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们将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另作说明如下[3]:
秦封泥中大-泰类数量较多,以往的认识是“泰”类时代较早而“大”类时代较晚。现在看来,情况可能正好相反。理由主要有:
第一,通过比对两类封泥,我们发现“泰”类封泥均有界格,文字端庄工整;而“大”类封泥大多无界格,文字相对潦草一些(见下表)。由此可推断,秦封泥中统一前用“大”,统一后用“泰”。若此结论可信的话,亦可为相关封泥断代提供参考。


大/泰仓丞印

大/泰匠丞印

大/泰官

大/泰官丞印

大/泰内

大/泰内丞印

“大”类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泰”类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王伟:大-泰类秦封泥的断代问题补议

第二,从除了秦玺印封泥之外的其他秦文字资料来看,统一之前多用“大”,统一之后多用“泰”。耶秦简中时代在统一后的政府文书中有“××泰守”、“泰守府”、“泰半”、“泰父”等多次出现,而几乎未见“大”字一类。另里耶秦简8-462号木牍中有“泰上观献曰皇帝[观献]”、“庄王为泰上皇”、“毋敢曰王父曰泰父”等一些词语[4],其中有“泰”字的名称均是统一后特别规定的,迁陵县吏怕出错而抄录以备忘。
岳麓秦简《芮盗卖公列地案》是秦始皇二十二年的案件,其中1215号简有“大守令曰……”[5],这又是统一前用“大”的一个实例。
里耶秦简8-67+8-652:“廿六年十二月癸丑朔辛巳,尉守蜀敢告之:大守令曰秦人□□□侯中秦吏自捕取,岁上物数会九月朢大守府,毋有亦言。问之尉,毋当令者。敢告之。”此条资料所记为统一当年之事,“大”、“泰”两字的使用尚出于新旧交替时期。相比之下,始皇巡行所做刻石则要正式得多,如秦绎山刻石“既献泰成”即“大成”,“自泰古始”即“太古”
第三,南越国是秦王朝灭亡之后才建立的,南越国出土的文字资料有泰夫人印、泰子、泰官、长秋居室、景巷令印等。据《史记·孝景本纪》“(中六年更名)将行为大长秋”,前举秦陶文有“将行内者”;又景巷,秦名“永巷”,张家山汉简多写作“光巷”。可见,即使保守地说,南越国出土的文字资料反映的均是秦汉之际的用字情况,这亦可佐证“泰”类封泥时代较晚,将其视作统一后的写法应该可以成立。
第四,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有“大僕”、“大行走士”、“大卜”、“大史”“大祝”、“大匠”、“大宰”、“大医”“大官”,“泰”仅见“泰父母”。这种占绝对优势的趋势似乎表明汉初已经改用“大”,又改回了秦统一前的写法。
又,2010年11月陕西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昭襄王陵被盗掘出土的漆豆足底烙印铭文“大官”,此漆豆还有“八年相邦薛君”等铭文,可确认为秦昭襄王八年所造,由此可确认秦统一之前的确称“大官”,而不是“泰官”[6]。这条材料也可作为秦封泥中“大”类封泥在统一前的证据。



[1]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2] 王伟:《岳麓书院藏秦简所见秦郡名称补正》,《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5期。
[3] 本文主要内容是从讨论秦封泥断代的一篇待刊稿件中摘录,所使用秦封泥资料均见拙文《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之附录《秦封泥统计表》,陕西师範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57页
[5] 朱汉民,陈松长:《岳麓书院藏秦简(三)》,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第129页。
[6]王辉、尹夏清、王宏:《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漆豆考》,《考古与文物》201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