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


释楚简中的“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字
(首发)
时兵
安徽大学中文系
战国楚简有字作下揭形:
a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a)和“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b),或读为“校”,①或读为“箠”、“绥”。②按字从“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仲义父鼎,《集成》2541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
《郭店·穷达以时》7号简有以下文字:
白(百)里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转)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卖)五羊,为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伯)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牧)牛,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释)板(鞭)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7而为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朝)卿,堣(遇)秦穆。
其中,“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读为“桊”或“棬”。“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从“夗”得声,在影纽元部,“桊”、“棬”在见纽元部,三字声近(喉牙通转)韵同。《说文·木部》:“桊,牛鼻中环也。”徐锴系传:“以柔木为环,以穿牛鼻也。”朱骏声通训定声:“桊字亦作棬。”《玉篇·木部》:“棬,拘牛鼻,亦作桊。”《吕氏春秋 ·重己》:“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许维遹集释引凌曙曰:“棬与桊同。”
在《包山楚简》中也有: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蒙)毣(旄)首(牍1)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冒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旄)之首(269号简)
上两句中,“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皆读为“旃”。“旃”在章纽元部,与“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同韵。(郭店《老子》甲4号简:“天下乐进而弗詀”一句中,“詀”读为“厌”。“詀” 在章纽谈部,“厌”影纽谈部,知章、影可谐。)《说文·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79号简),“凫旃;朱毛之首”(86号简),“凫旃,翠首,貂定之颈”(89号简),“朱旃”(115号简)等。据简文可知,战国早期“ 旃”的颜色有“紫”、“朱”两种,这与朱氏所言“绛”色大体吻合;除此,“旃”还突出旗杆“颈” 部的装饰,这与“柄上曲”可能有关。不过,简文中有“凫旃”,即画有凫鸟的旃,这说明文献所载“ 不画”恐不符古制。另外,望山二号墓楚简中还有“丹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黄末,翠胊,翡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13号简)一句,其中“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似读为“旃”,二者皆在元部。“胊”读为“句”,《说文· 句部》:“句,曲也。”“翠胊”就是用翠鸟羽毛系于旗杆弯曲处,即曾侯乙墓竹简所言“翠颈”之意。
另外,战国楚简还有两个从 “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包)山石不为□□□□ ”中,“无苑”读为“玙璠”。“无”、“玙”皆在鱼部,“苑 ”、“璠”均在元部。《左传·定公五年》:“阳虎将以玙璠敛。”杜注:“玙璠,美玉,君所佩。” 陆德明释文:“玙,本又作与。”《说文·玉部》:“玙,玙璠也。”又云:“璠,玙璠,鲁之宝玉。 ”(段注本《说文》:“璠,璠与。”)“玙璠”(又名“璠与”)与“瑾瑜”都是美玉名,它们构成并列结构,与上文“芷”、“兰”相对。
其二作:⑨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字,其所从“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之字》,《着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第204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⑦参见颜世铉先生:《郭店楚简散论》(二),《江汉考古》2000年第1期。又见刘乐贤先生:《郭店楚简杂考(五则)》,《古文字研究》(第22辑),北京:中华书局, 2000。
⑧简文空缺部分据《荀子·宥坐》补出。参见李零先生:《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⑨《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 60有“路”之异体,其从“辵”、“夂 ”、“丌”,与下揭字形不同。参见刘钊:《郭店竹简校释》,第105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点击下载word版:

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0144释楚简中“椀”字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22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时兵:释楚简中的“椀”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