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旰日”

说“旰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说“旰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说“旰日”


(国立台湾师範大学国文所硕三)
《清华肆·筮法》第二十六节「祟」,简49原考释释文作:

说“旰日”
郭4.2
说“旰日”
郭3.13
说“旰日”
郭4.2
说“旰日”
郭3.3
说“旰日”,中简直竖乃一笔而成;「干」字作说“旰日”
说“旰日”,上面先写v形,下面再写T形。有时书手为了方便快写,就不那么麻烦,中间乾脆一笔而下,故作「弋」形。可以说,「干」字有因为快书的缘故而写成「弋」,但「弋」却很少写成「干」。〈筮法〉篇的「说“旰日”
说“旰日”」字右旁作说“旰日”
说“旰日”,中间竖笔并没有连贯,应该是「干」字的写法。故此字当隶定为「说“旰日”
说“旰日”」,字从干声,读为「旰」。
《说文》:「旰,晚也」。文献中「旰」多解释为晚,或迟。如《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杜预注:「旰,晏也。」《陈书‧宣帝纪》:「朕君临宇宙,十变年籥,旰日勿休,乙夜忘寝。」又,《说文》:「昃,日在西方时。」亦有天晚之义,如《易‧离卦》:「日昃之离,何可久也!」明·陈子龙《拟古》诗:「玉颜趋昃日,岁晏常苦寒。」故后来旰、昃并列成词,如《南齐书‧明帝纪》:「永言古昔,无忘旰昃。」《旧唐书‧僖宗纪》:「旰昃劳怀,寝兴思理」。
简文此处先言「日出」,后言「说“旰日”
说“旰日”(旰)日」,再言「说“旰日”
说“旰日”(昃)日」,末言「莫(暮)日」。旰日、昃日、暮日,都是写日出以后的状态,层次有所不同。根据《左传》所载卫献公「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推测旰日应是一般退朝之时,而能够去射鸿,也不致于太晚。至于后世越用越晚,所指时间就很难确定,但依简文,总在昃日之前。昃日,根据《说文》已经很清楚,即是日在西方之时,大约相当于现在说的下午。
至于暮日,本义是指太阳落山之时,后来扩大使用,也有可指晚上。如《楚辞‧九叹‧离世》:「断镳衔以驰骛兮,暮去次而敢止。」王逸注:「暮,夜也。」《广雅‧释诂四》:「暮,夜也。」王念孙疏证:「凡日入以后,日出以前,通谓之夜……夕、夜、莫三字同义。」
「监天」,所指不明。若据《周礼‧春官‧视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镌,四曰监……」郑玄注:「监,冠珥也。」贾公彦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则是指太阳的一种光象。但是根据前几简有「父不葬死者」、「缢者」、「伏剑者」等等,此节所言之「祟」,可能指的是作祟者,且同卦祟还有「雨师」,由此推想「监天」应该也是一种神明。
「雨师」为古代传说中司雨的神,常与「雷公」并举,而震卦的卦象又是「洊雷」,《震卦·象传》:「洊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洊雷之后多有风雨,故此处「雨师」作为卦祟,两者关係密切。简文「说“旰日”
说“旰日”(旰)日,监天。说“旰日”
说“旰日”(昃)日,天。莫(暮)日,雨帀(师)。」意思大概是说:旰日这个时段,祟者为「监天」。昃日这个时段,祟者为「天」。暮日这个时段,祟者为「雨师」(应是指晚上会下雨)。
本文承季师旭昇审阅,特此致谢。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4年1月11日13:09。)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76.html

以上是关于说“旰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