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曾侯乙墓竹简116号有“一AB,三矢”,其中A、B在《曾侯乙墓》的图版中分别作:[1]
A: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B: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最近萧圣中先生公布了这两个字的红外綫照片,[2]更爲清晰,分别作:
A: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B: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A,整理者释爲“囟”,何琳仪先生疑读“细”,[3]张光裕、黄锡全、滕壬生释爲“白”。[4]B,整理者认爲当是一种弓名。何琳仪先生隶作“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5]李零先生认爲右半上部疑从“叕”。[6]萧先生根据红外照片,指出以上关于A、B的释读均难以令人信服,他认爲A与《六书通》“卣”字作“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者形近,疑即“卣”;B则似从“弓”、从“箙”的省形,疑即“箙”字异体,“卣箙”当指锐上之卣形箙。按,《六书通》年代过晚,其字形恐不能轻易作爲古文字字形的比对依据。金文、楚简“卣”字作: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金文编》487页)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郭店《缁衣》45)
前者内部从一竪长点,后者内部从“土”,且其上部都有一短斜笔,与A形体不同。A的内部疑是从“云”得声,其写法可与下揭曾侯简“囩”字参看: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4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7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45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120
B的右旁萧先生认爲是“箙”的省形,不如说其外廓是从橐囊形更爲準确,其写法可参看楚简“箙”、“韔”二字:[7]
“箙”: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韔”: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B上部的横笔穿透竪笔,与上揭“箙”、“韔”不同,可能是书手不同所致。其内则从“乇”声,“乇”的写法可参考楚简“宅”字所从“乇”旁: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郭店《老子乙》8)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郭店《成之闻之》33)
疑B的右旁是“橐”字异体。“橐”、“乇”都是铎部字,声母幷属舌音,故“橐”可以“乇”爲声。战国竹简多见“乇”声字和“石”声字相通之例,[8]而郭店简《老子甲》23号“橐龠”之“橐”写作从“乇”声的“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
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9]更是佳证。B从“弓”,以“橐”字异体爲声符,疑当读爲“弩”。“弩”属泥母鱼部,“橐”属透母铎部,声母都是舌音,韵部有严格的对转关係,读音相近。上博简《容成氏》29号假“能”(泥母)爲“态”(透母),[10]郭店简《性自命出》25号、35号“歎”(透母)写作从“心”、“难”(泥母)声,[11]“念”(泥母)和“贪”(透母)声旁相同,皆透、泥二母相通之证。
先秦的战车既可配弓,亦可配弩,如《周礼·夏官·司弓矢》云:“凡弩,夹、庾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又《缮人》云:“凡乘车,充其笼箙,载其弓弩。”战国多座楚墓出土过弩,[12]《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云:“(楚)琴氏以爲弓矢不足以威天下……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都説明先秦楚地弩的发达甚早,曾侯简记录车上载弩是完全可能的。
(编者按:[2]图版采自萧圣中:《曾侯乙墓竹简残泐字三补(六则)》,简帛网2011年1月3日。下引萧先生的意见出处均与此同。
[3]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9月,第1163页。
[4]张光裕、黄锡全、滕壬生:《曾侯乙墓竹简文字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97年1月,第313页。
[5]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第1533页。
[6]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出土文献研究》第五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51-152页第159条。
[7]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第438、530页。“韔”字的考释参看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第502页考释14;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望山楚简》,第118页考释34,中华书局1995年6月。
[8]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88页。
[9]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12页,第116页注五六。
[10]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73页。
[11]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第180页,第183页注二三“裘按”。
[12]高至喜:《记长沙、常德出土弩机的战国墓——兼谈有关弩机、弓矢的几个问题》,《文物》1964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991.html

以上是关于曾侯乙-释曾侯乙墓竹简的“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