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上博六》小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上博六》小劄


(中山大學中文系)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1](本文簡稱《上博六》),略有一點不同看法。
(一)忠疐以反俞
《慎子曰恭儉》1號簡:
慎子曰:恭儉以立身,堅强以立志,忠疐以反俞,干友以載道,精法以巽藝。
這裏主要討論“疐”字的讀法。“疐”字整理者釋作“步”,陳偉、何有祖先生均已指出應釋作“疐”[2],可從。“反”字陳、何兩位先生均讀為“返”,亦可從。“俞”字簡文作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整理者隷定為“亯”,讀為“敦”,陳偉先生隸爲“貞”,何有祖先生則說:
此字疑從亼從舟,疑即“俞”字。“俞”有安定的意思。《吕氏春秋·知分》:“古聖人不以感私傷神,俞然而以待耳。”高诱注:“俞,安。”簡文當指忠實的品格會帶來自身內心的安定。
顯然何說較爲可信。“干”字整理者釋作“逆”,今從陳偉先生釋。宋代阮阅编《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志气门》載:“高言,京師人,字明道,好學有志義,以詩干友人曰:‘昨夜陰風透膽寒,地爐無火酒瓶幹。男兒慷慨平生事,時複挑燈把劍看。’”可為書證。
關於“疐”字的讀法,陳偉先生讀作“質”;何有祖先生讀作“實”,其意義差別不大;劉洪濤先生讀作“悌”,他說:
陳偉、何有祖先生指出應釋為“疐”,甚是。按此簡文例均為“AB以VO”,VO是一個動賓結構,A和B是詞性相同、意思相關的一對形容詞或名詞。“疐”處在B的位置,應與A即“忠”的意思有關,疑應讀為“悌”。[3]
從讀音看,讀“質”、“實”、“悌”皆有可能。但從文義上看,劉先生認爲“疐”與“忠”“是詞性相同、意思相關的一對形容詞或名詞”很有道理。何有祖先生在討論此字時提到上博簡《周易》從“心”從“疐”的那個字,引及拙文《竹書〈周易〉劄記(四則)》[4]可以讀作“恤”的說法。我認爲“忠疐”讀作“忠恤”也是可以考慮的。簡文“忠恤”就是對上忠而對下恤,這樣纔能“返俞”,即歸於安定。
(二)其由能不沽
《用曰》6號簡:
絕原(源)流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澌),其由(猶)能不沽(涸)?用曰:唇亡齒寒。
“沽”讀為“涸”是整理者張光裕先生的意見,“絕”字從董珊先生釋[5],“原(源)”從何有祖先生釋[6]。“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澌)”為陳劍先生所釋,其引《說文·水部》:“澌,水索也。”謂“索,盡也。斷絕源泉,所以其流竭盡。”[7]可從。“由”字陳劍先生疑釋爲“古”讀爲“詎”,他說:
其中“古”字原作如下之形:
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
原釋爲“自”,顯然與字形不合。此類字形在楚簡文字中釋“由”和釋“古”均有可能,結合文意看疑當釋爲“古”讀爲“詎”。跟它相近的“古”字見於《上博(一)·緇衣》簡6和簡12,作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詎”訓爲“豈”或“何”,表示反問,古書或作“巨”、“遽”等。古和詎、巨、據皆爲魚部字,聲母也相近,其聲系相通之例可見《古字通假會典》第863頁“居與渠”條、第866頁“据與據”條。“絕源流澌,其詎能不涸?”甚爲通順。
的確,該字從字形看釋為“由”和“古”均有可能,從文義看讀作“詎”也很通順。但第一選擇似乎可以考慮釋作“由”,讀為“猶”。《上博五·三德》17號簡“知天足以顺时,知地足以由(育)材,知人足以会亲”的“由”字原文作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整理者释作“古”,读为“固”,秦曉華先生改釋“由”,讀為“育”[8],甚是。古書“由”與“猶”相通非常常見,《古字通假會典》所收其相通的例子多達20多個[9]。“猶能”常見於先秦古書。《管子·戒》:“公又問曰:‘不幸而失仲父也,二三大夫者,其猶能以國寧乎?’”
(三)不言寢
《天子建州》甲本11號簡:
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不言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亂),不言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寢),不言烕(滅),不言犮(拔),不言耑(短),古(故)龜又(有)五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忌)。
上引皆為整理者釋文,其中“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整理者讀“寢”,說其義為“伏,隱藏”,“拔”意義為挑選、選取,但簡文所說“五忌”中的“亂”、“滅”都是意思很不好的詞,所以我們懷疑“讀《上博六》小劄
讀《上博六》小劄”應讀為“侵”,古書“侵”、“亂”連言,《潜夫论·思贤》:“国以侵乱,不自知为下所欺也。”而“拔”義為攻伐、攻取。“耑”讀為“短”似乎也可疑,有待進一步研究。
(編者按:[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本文引整理者意見不另注。
[2]陳偉《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初读》,何有祖《<慎子曰恭儉>札記 》,簡帛網2007-7-5。本條引陳、何兩位意見均出於此,不另注。
[3]劉洪濤《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 2007-7-6。
[4]見簡帛研究網2004-5-8;正式發表改題《楚竹書<周易>札記》,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169-170頁。
[5]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簡帛網2007-7-9。
[6]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2007-7-9。
[7]陳劍《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簡帛網,2007-7-20。
[8]秦曉華《上博(五)〈三德〉釋讀一則》,簡帛網2006-2-27。
[9]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718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678.html

以上是关于讀《上博六》小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