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法国的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级)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可畏级和凯旋级)都是采用的涡轮发电方式。俄罗斯的核潜艇几乎也全都是采用涡轮直接驱动的,只有已因老化而解体的“北极星”号核潜艇采用的是涡轮发电方式。
长征4号
汉级的第4艘艇是“长征4号”,舷号为404,1984年开始建造,1987年下水,1988年11月服役。自“长征3号”以来,汉级核潜艇已全部换装了法国制造的DUUX一5低频被动声纳。
长征5号
而汉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第5艘,即最后1艘就是此次“侵入”日本领海的“长征5号”。
装备配置 091型核潜艇采用锥尾、单轴单桨,围壳舵与十字型尾操作面布局,双层船壳,配备4个尾舵。艇上设7个水密舱,艇上主要设备都位于甲板的第二层,包括潜望镜、舰载雷达、通讯和卫星导航设备等。简氏防务周刊认为,自403号艇开始,该型艇的船身延长了8米,以便安装潜射型鹰击-82反舰导弹和配套的火控系统,鹰击-82通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
该型艇配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约20枚鱼雷,包括鱼-3、鱼-1和鱼-4等。也可携带36枚水雷。电子设备方面,包括多用途战斗数据和指挥系统、I波段搜索雷达、中频声纳和DUUX-5型低频声纳,并携带921-A型雷达预警系统。动力来自一台90兆瓦压水反应堆。
服役部队 1970年起陆续建成服役,共建造5艘,部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1990年代之前,这5艘潜艇均部署在北海舰队,1990年代之后有2艘转移部署到南海舰队,以加强对南海和台湾的海上作战力量。2009年4月23日,该型潜艇在中国海军60周年阅兵仪式上公开亮相。
媒体评述 汉和防务评论杂志(2013年2月号)刊文称,过去8次北海舰队青岛核潜艇基地的卫星图表明,092战略核潜艇、091攻击核潜艇大半时间都滞留基地,而根据另外的卫星照片判断,091型核潜艇可能正在逐步退役。
汉和称,所收集的8张卫星图片中,092战略核潜艇7次在港口,在港率达87.5%,处于经常性战备状态的091攻击核潜艇只有一艘。2012年9月5日的最新卫星图片反应的大致情况也如此。1艘094、1艘092、2艘091在港,一艘091处于维修状态。2010年8月30日拍摄的青岛基地图片显示1艘094、1艘092在港。而两次拍摄的照片显示一艘094在青岛,是否1艘094归南海舰队,1艘094归北海舰队?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船坞内维修的091。2011年3月29日拍摄的图片就显示它处于维修状态,将近1年半的时间都在维修?这值得怀疑,而不那么清晰的卫星照片显示它似乎处于解体状态,若果真如此,则意味着091开始逐步退役。
汉和贬低中国核潜艇的战力称,中国核潜艇部队的真实作战能力“相当有限”,基本上是“基地化的核潜艇部队”
2012年12月19日,美国“战略之页”网站发表文章《它安静地离开那里,十分安静(It's Quiet Out There, Too Quiet)》,文章介绍了柴电潜艇和核潜艇的各自优缺点,列举了中国、伊朗和朝鲜这3个使用潜艇对抗美国的国家,透露了美国租用瑞典潜艇研究反潜战战术和装备的细节。现将文章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美国海军还在争辩常规潜艇的作战效能,以及是否购买常规潜艇。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目前美国海军可能无力维持40~45艘攻击型潜艇,现代柴电潜艇的静音性能比核潜艇强,特别是在近海。使用现代被动传感器,一艘在水下运动的柴电潜艇是攻击其他柴电潜艇的最好武器。核潜艇则更适于远海作战,特别是需要长途航行到达问题水域时,但是柴电潜艇在近海用电池驱动时嗓音非常之小,很难被探测到。
目前,有39个国家装备了约400艘柴电潜艇,但只有中国、伊朗和朝鲜计划用其潜艇对抗美国及其盟国。中国拥有50艘柴电潜艇,伊朗装备3艘(另有25艘迷你潜艇),朝鲜拥有20艘。美国必须考虑对付73艘柴电潜艇和75艘迷你潜艇,这些潜艇半数以上老旧过时,嗓音很大,只有36艘全尺寸潜艇和40艘迷你潜艇能够真正威胁美军,但是如果掉以轻心,老旧潜艇也能形成威胁。因此,东亚和波斯湾地区是美军军舰的危险之地。
过去10年,美国海军一直在评估面临的潜艇威胁,从2005至2007年,美国租用了一艘瑞典潜艇(瑞典只装备了5艘潜艇),聘用了潜艇乘员,作为演习想定中的假想敌,帮助美国反潜部队研究反潜战术,并作为首选的训练模式。瑞典“哥特兰(Gotland)”级潜艇排水量1500吨,长64.5米(200英尺),载员25名,是一般小型潜艇,目前停泊在圣迭戈,一支36人的美国技术团体负责潜艇的维护保养。
引进“哥特兰”级潜艇之前,美国海军一直使用澳大利亚潜艇进行训练,但该潜艇经常出现故障。“哥特兰”级潜艇装备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水下降噪性能良好,续航时间更长,因此与美军水面舰艇或潜艇未来面对的作战对手相似。目前,伊朗和朝鲜等作战对手还没有装备AIP潜艇,但是拥有足够的柴电潜艇,乘员训练有素,威胁相当致命。
基于从澳大利亚和瑞典潜艇吸取的经验,美国海军已经秘密研发了全新的反潜战术和装备,确认现代柴电潜艇仍是美军水面舰艇和潜艇的主要威胁。同时,潜在作战对手建造了更多物美价廉的柴电潜艇,正在训练乘员跟踪美国军舰的能力。由于敌方潜艇数量不断增加,美国在近海搜寻柴电潜艇又存在技术问题,所以美国的防卫一直在“跛行”。
中国计划将美国海军排除在其专属经济区之外,因此其潜艇都接受了反追踪训练,美国潜艇、水面舰艇和飞机很难探测到中国潜艇。目前,由于环保组织抗议美军反潜训练使用的传感器伤害了部分水生物种,美国海军丧失了位于南加州的水下反潜战训练场地。
同时,由于中国正在提高对部队建设的投资,朝鲜和伊朗的舰队的威胁正在下降。因此,如果美国海军必须特别关注某些柴电潜艇的发展,那么它们一定是中国的。现在,中国继续研发世界级的核潜艇,但是也没有放弃建造世界级的柴电常规潜艇。
今年以来,关于中国海军的话题,除了钓鱼岛争端、航母服役外,中国海军是否实际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也多次引起外媒议论。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日前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称,中国海军即将告别“象征性水下核威慑力量”时代,转而实战部署潜射洲际导弹。显然,美国防务思想界已开始密切关注中国“海底蛟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核潜艇稳健进步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和教授吉原俊井基于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美国学术界围绕中国核武库的未来存在分歧:一派认为中国核力量仍将追求平稳发展,陆基导弹部队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主干作用;另一派则预测,中国拟实施“全面核升级”战略,既保持陆基机动洲际导弹(ICBM)的进步,同时加快核潜艇与潜射洲际导弹(SLBM)的更新步伐,“按照这一发展态势,未来10年,中国导弹核潜艇(SSBN)在质量和数量上将更接近美国”,这一派甚至预测,中国今后可能转而采取更具进攻性的“有限核威慑”战略。
霍姆斯和吉原俊井对上述两派观点均不赞同,他们从战略高度对中国水下核力量加以分析评估,认为部署数量更多、战斗力更强的现代化核潜艇,并不一定预示着中国抛弃防御性核政策,相反,规模适度的水下核力量,只会进一步增强北京目前奉行的“最低核威慑”的成效。
和美、俄、英、法一样,中国在建设水下核力量时面临几个基本问题:采用何种部队结构?哪些因素会促使决策层更偏重核潜艇部队?需要多少导弹核潜艇才够用?要知道,核潜艇不仅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还会引发潜在对手的竞争性反应。
需避免引发美国反弹
霍姆斯和吉原俊井认为,导弹核潜艇具有隐蔽性强、机动性好、续航力不受限等先天优势,能够降低遭敌先发制人的危险,不过,这些理论优势不可能促使中国完全依赖核潜艇。从政治角度看,中国政府首先要确保对核武库的有效控制,一旦潜艇部队规模扩大,政府能否将作战控制权下放给前方指挥官,是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要扩充核潜艇部队,也要防止引发美国“剧烈回应”的风险,确保中美保持相对稳定的威慑格局。
要想使中国水下核武库达到“两全其美”的程度,的确是件棘手的事情。两位防务专家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如果中国拥有4艘各自携带12枚巨浪-2导弹(射程8000公里)的核潜艇,每枚导弹搭载3颗核弹头,中国水下核武库将拥有144枚核弹头;如果中国部署6艘同型号核潜艇,每枚导弹搭载6枚核弹头,则核弹头总数将跃升至432枚,这种数量上的增长或许会引起华盛顿注意,甚至促使美方采取措施,继续保持对华压倒性核优势。
霍姆斯特别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能从陆上和海上同时对中国核力量发动“先制攻击”者只有美国,换句话说,中国核潜艇只需应对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威胁。与此同时,鉴于美军攻击核潜艇和航空反潜中队的数量在冷战后明显减少,未来10年间,美国不大可能在削弱中国核潜艇的生存力方面有太大的作为,又考虑到美国在建的反导系统也难以拦截潜射洲际导弹,在此情况下,即便中国陆基核力量在首轮袭击中全部丧失效能,中国只要有一艘配备多弹头的导弹核潜艇存活下来,依然能展开破坏性极强的核报复。
从这个角度出发,两位观察家的结论是,中国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英法模式(见参考资料)打造规模有限的核潜艇部队,即在装备可靠性过关的前提下,维持“最低核威慑”所需的4至6艘导弹核潜艇,其中两艘时刻处在战备状态,即便一艘沉没,也可保持另一艘生存。
美国防务思想界的主流相信,中国希望将导弹核潜艇集中部署在受保护的渤海和黄海,由攻击核潜艇、岸基航空兵和水面舰艇充当“卫士”,对企图入侵的对手予以反击。不过,这种待在自家后院的“堡垒战略”也存在风险——将核潜艇局限在相对狭小的水域,等于约束了它们的巡逻范围,必然增大其被敌方发现的概率,难以充分发挥核潜艇特有的隐蔽性。不仅如此,中国还需建设规模更大的海空军来保护潜伏在“堡垒”中的核潜艇。
除了“堡垒战略”,中国核潜艇也可能在友军掩护下,在漫长的海岸线边缘巡航。近年来,中国海军航空兵和水面舰艇更新速度较快,使之有能力在“第一岛链”以西夺取局部海空优势,一旦成功,中国就能使其核潜艇沿亚洲大陆东缘水域自由巡逻,即“沿海巡航”。
霍姆斯和吉原俊井猜测,中国还有一种最具雄心的选择,那就是将核潜艇前置部署到西太平洋,让更多的目标进入其射程。这种“公海巡航”(或称“前沿部署”)必然迫使美国派遣更多的舰艇和飞机到公海去跟踪中国核潜艇,由此牵制了美军用于其他方向的机动兵力。不过,“前沿部署”也将使中国面临与美国发生“全面核对抗”的风险剧增——中国导弹核潜艇以往未开展过真正意义上的威慑性巡航,因此,哪怕是适度靠前的部署模式,也会传递出中国核战略有变的信号,从而大大提升美方的威胁预期
需要强调的是,“堡垒战略”、“沿海巡航”和“公海巡航”并非互相排斥,可根据安全环境的变化交替采用。在和平时期,中国核潜艇或更多地采取“堡垒”部署方式;发生冲突时则可能展开更积极的沿海巡航或潜入公海,以反击对手的“核讹诈”。总之,即便保有一支少数精干的水下核力量,中国在面临各种突发事态时仍能获得更灵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