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学者和教育家,在国内和国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胡适博学多识,一生中获得了35个博士学位头衔,写下了二千余万字的学术著作,为世界所罕见。胡适的这35个博士学位中,法学27个、文学7个、人文学1个。就获得国家和地区而言,美国31个、加拿大2个、英国1个、香港1个。
在这35个博士学位中,有一个比较特殊,而且还由此使他得到了一个“侯博士”的绰号。这是他于191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的博士论文,当时虽然也进行了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口试,但却没得到正式的博士证书。回国之后,人们就称其为博士了。直到十年后的1927年,哥伦比亚大学才正式补发了博士证书,这份迟到的证书使胡适等候了十年。胡适曾任美国大使,外交活动很多,外国人在称呼他时,因发音不准,就叫成了“侯博士”。人们联系他那迟到的博士证书,觉得这个叫法很有意思,于是就把它当成绰号叫开了。
胡适的绰号很多。小的时候,他身体很弱,不爱活动,母亲对他要求又严,于是,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显得规规矩矩,文绉绉的,人们都说他“像个先生样子”,因为他原名叫嗣 ,所以,就给他起了个“ 先生”的绰号。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更约束了胡适。有一次他和门口的孩子们一起玩“掷铜钱”,一个老者看到后,笑着说:“ 先生也掷铜钱吗?”胡适听了感到很羞愧,好像有失他“先生”的身份。
14岁那年,胡适考上了中国公学,当时,他年纪最小,个子又矮,多数同学都比他大,视他为小孩,并用日本人对小孩的叫法,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子供”。
胡适书读得多,五岁就开始读《四书》《五经》《孝经》《百家姓》《千字文》,八岁时就能读懂《资治通鉴》,后又去国外留学。博学多识,著作丰厚。于是,人们便给他起了一个“大书箱”的绰号。他出使国外时,人们则称他为“学者大使”。
胡适还有两个绰号是与他提倡白话文有关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提倡白话文,并身体力行运用白话文写诗写文章。1916年8月,胡适尝试用白话写了一首名为《窗上有所见口占》的小诗。诗的开头两句是:“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这本是一首很平常的白话文小诗,却引来了反对白话文学者的猛烈攻击。说白话文诗是“驴鸣狗吠”,并直呼胡适为“黄蝴蝶”。一时间,“黄蝴蝶”成了讥讽胡适的时髦绰号。
在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中,章太炎是最为突出的。当时章太炎和胡适同在北大任教,但观念却大相径庭。章太炎是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一生重视国学,最反对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认为白话文虽然浅显易懂,但将来就没有“文人”了。所以对胡适很反感,一有机会就要贬胡适,且语言尖酸刻薄。有一次,他在学生中,竟戏称胡适是“著作监”。学生不懂这个绰号是什么意思,就去问他,章太炎即说:“著作者,写书著书也;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也!胡适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而下册没有也,故曰著作监也。”一时间,这个绰号迅速传开了。
卷轴历史(www.800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