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因留辫子而闻名的人物。一个是被称为“辫帅”的张勋,一个是被称为“辫儒”的辜鸿铭。
“辫帅”张勋搞复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段丑闻。“辫儒”辜鸿铭却因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华文化爱得发狂而名扬中外。
辜鸿铭出生于马来西亚,母亲是英国人。他的经历颇富传奇色彩。13岁之前随父母生活在马来西亚,13岁时,随义父去了欧洲,先后在英、法、德、奥国留学,他的第一位妻子是日本人。归国后,他在张之洞府中做二十多年的幕僚。为此,他说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辜鸿铭,通晓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文等9种语言,获过13个博士学位,因此,孙中山称誉他是“中国第一”。1891年,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和希腊亲王一行来中国游历,到达武昌时,辜鸿铭随张之洞一起前往欢迎。在欢迎宴会上,尼古拉和希腊亲王用俄语、法语和希腊语窃窃私语,诋毁中国文明和张之洞。他认为在场的中国人没人能听懂,没想到却被辜鸿铭当场戳穿,这让他们大为吃惊。尼古拉说:“各国无此异才。”为此,尼古拉特意送给他一只刻有皇冠的怀表,以示崇敬和歉意。辜鸿铭精通西方文化,但他却更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且爱得发狂,甚至以偏激地娶小脚女子为妻,留辫子的形式表示自己的爱。所以,有了“怪杰”和“辫儒”的绰号。
说起他的辫子,趣事很多。他是混血儿,头发发黄,扎的辫子又黄又细,拖在脑后,样子怪怪的。更为有趣的是,为他拉车的车夫也留着一个大辫子,有人说可能是从“辫帅”张勋的辫子兵中找来的。还说他在北大上课时,一进课堂学生们就哄堂大笑。辜鸿铭知道学生笑什么,却仍不动声色地走上讲台,慢吞吞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马上剪掉,然而,诸位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能剪掉啦。”一席话把学生给镇住了,再也没人敢嘲笑他了。据说,他这辫子一直留到去世,他是带着辫子入葬的。
辜鸿铭留辫子以示对清室的忠诚,他一生主张皇权,但却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时,全国举哀三天,而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了一个戏班子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却当众吟诗给予讽刺:“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这在当时都被人视为怪。所以,他“狂士怪杰”的绰号在当时很有名。
说起辜鸿铭爱女人的小脚也很有趣,他的妻子淑姑是一位典型的东方女性,娴淑温顺、知书达理,有着一双长不及掌的“金莲”,辜鸿铭对这双小脚爱得入迷,他曾戏称自己的成就主要归功于那双“金莲”,称其为自己的“兴奋剂”。后来,辜鸿铭还娶了一名日本女子吉田贞子为妾。吉田贞子温柔、恬静、乖巧,很受辜宠爱。辜曾说:“吾妻淑姑是我的‘兴奋剂’,爱妾贞子,乃是我的‘安眠药’,此两佳人,一个助我写作,一可催我入眠,皆吾须臾不可离也。”
辜鸿铭崇拜孔子,对儒家学说研究至深,是他第一个将中国“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大学》用中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向西方介绍中国的经典,宣传中国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中日甲午海战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时,辜鸿铭曾见过他,当时,将他刚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作为见面礼送给伊藤博文。伊藤却颇带讥讽之意地说:“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随即驳斥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辜鸿铭的学术成就,他的思想,他的才气,他的怪异行为,在国外也是很有名气的,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说:“辜鸿铭在欧洲是很著名的。”印度圣雄甘地则称他是“最尊贵的中国人”,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曾“怀着很大的兴趣”阅读了他的著作,并同他通信,向他表示敬意。尤其在德国,把他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许多地方组织了“辜鸿铭俱乐部”、“辜鸿铭研究会”。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语演讲他的《春秋大义》,前来听演讲的要买票,票价比梅兰芳的戏票还要贵。外国学者争先恐后地前来,唯恐买不到票,足见他的影响之大。所以,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卷轴历史(www.800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