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机构庞大臃肿、人浮于事,是封建社会严重的弊端。这种状况,一来使得行政机构重叠,官员职责不清,互相推倭扯皮,办事效率很低,二来众多官员的俸禄,成为封建国家一项数目很大的财政支出,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所以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一般都重视精简官僚机构;而在他们当中,唐太宗李世民则是最突出的。
李世民即位之初,就决心革除当时冗官过多的弊病,精简国家机构和政府官员。他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选择官吏;而选择官吏,要注重质量。他强调“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并比喻道:“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力主裁减官员,量才授职。贞观初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精简中央机构,文武官员由二千多人减至六百四十三人。同时针对因州县设置剧增而造成的百姓少、官吏多的状况,对地方行政机构“大加并省(裁减)”,裁并了许多州县。后来又依山河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共设三百余州,一千五百余县。
为了长期贯彻精简官僚机构的方针,唐太宗将简政省官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例如,贞观初年“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在唐律中对乱置机构、私设官员的人,规定了明确的惩罚条款。唐太宗又规定主管行政事务的官员,年龄到了七十必须离职让位,以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各级行政机构的职能。对精简后继续任职的官员,唐太宗还通过各种形式,择优汰劣,力求为官者人人称职。他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制度,每年都对各级各类官员进行考核,以此决定升迁降免。唐太宗还亲自过问地方刺史的选用,并把全国各州刺史的姓名都写在屏风上,随时记下他们的善恶事迹,以备赏罚。643年(贞观八年)又派得力大臣李靖等十三人为黜陟(zhi质,提升)大使,到全国各地巡查,升迁廉洁有功的官员,惩处贫劣失职的恶吏。
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一系列措施简政省官,精简了机构,整饬了吏治,大大提高了国家各级机构的效能。同时减少了国家对冗官余吏不必要的开支,相应地减轻了人民负担。这样,就为唐朝初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打下了重要基础。
卷轴历史(www.800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