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倒行逆施者必自食其果
袁世凱復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發生,結束於1916年2月25日的一場鬧劇。
袁世凱(1859——1916年),字慰亭,別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是淮系軍閥袁甲三的侄孫,是個胯胯子弟,曾兩次參加鄉試都落榜,1882年(清光緒八年),隨吳長慶督兵赴朝鮮。
1885年(光緒十一年),經李鴻章保薦繼任駐朝鮮商務委員,後以道員升調,留駐朝鮮全權交涉通商事宜。甲午中日戰爭前夕,其見局勢嚴重,便請調回國。戰後,袁以浙江溫處道留京聽候差委。他命幕友譯撰《兵法》12卷,因緣層遞榮祿,受到賞識。甲午戰後,清政府以湘淮軍不足恃,有意改練新軍,袁遂受到慈禧太后親信榮祿的推薦,於1895年12月被派到天津小站接管「定武軍」十營。袁以此為基礎,並增募人員,編練「新建陸軍」7000餘人。1897年,清廷以袁練兵有功,提升為直隸按察使,仍專管練兵事宜。1898年9月,維新變法運動在光緒帝支持下達到高潮。慈禧太后、榮祿為首的頑固派密謀發動政變進行鎮壓。維新派鑒於袁參加過強學會,懂外交,掌握軍隊,清光緒帝於9月16日召見他,特賞兵部侍郎,專辦練兵事務。當局勢危急之際,維新派要他「殺榮祿、除舊黨」以助新政,他滿口答應。但他回天津後,竟立即向榮祿告密,出賣維新派,從而把維新派投入血泊之中。為此,袁深得慈禧太后的信賴,並從此官運亨通,飛黃騰達。1899年6月,袁被提升為工部右侍郎,12月署理山東巡撫,率軍在山東殘酷鎮壓義和團。1901年11月,賣國賊李鴻章病死,袁署理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6月實授)。1902年初,袁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練兵大臣,並在保定創立北洋軍政司(後改北洋督練公所),自兼督辦,開始編練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且抓住了清朝京畿的警權。此後他又兼任督辦商務大臣、電政大臣、鐵路大臣等職。1905年,袁拼湊成北洋軍六鎮,實額共6萬多人,除第一鎮外,其餘五鎮全是他的嫡系。至此,以袁氏為首的北洋軍閥反動集團的基本武力大體建成,成為清廷鎮壓人民的主要工具。袁的權勢急劇膨脹引起了滿清貴族的猜忌,終於在1907年被清廷以明升暗降的辦法調任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大臣,剝奪了他對北洋軍的直接指揮權。1908年11月,光緒帝、慈禧太後相繼死去,宣統帝繼位,由攝政王載灃監國,借口袁有「足疾」將其趕回老家「養病」,從他手中奪回了大權。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廷不得不重新起用袁。1912年2月,袁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採用軍事威脅和談判相結合的反革命兩手,竊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1913年3月,袁派人在上海暗殺宋教仁,又向帝國主義乞求借款,發動反革命內戰,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鎮壓了國民黨人發動的「袁世凱復辟帝制」。袁在鎮壓「袁世凱復辟帝制」後,一方面竭力破壞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加緊專制獨裁統治的建立;另一方面大肆出賣國家的主權,極力尋求帝國主義的支持,為復辟帝制積極作準備。袁世凱強迫國會改變先訂憲法、後選總統的立法程序,1913年10月6日先進行正式大總統的選舉。當天,被袁世凱所收買的便衣軍警、地痞流氓數千人,打著「公民團」的旗幟包圍了國會,高喊「今天不選出我們中意的大總統,你們就休想出院」,在會場外面搗亂。議員們從早上8時到晚上10時,忍饑挨餓,連選三次,最後屈服於袁世凱的武力,將袁世凱捧上正式大總統的寶座。11月4日,袁世凱過河拆橋,下令解散國民黨,收繳438名國民黨議員的證書、證章,使國會不足法定人數無法開會而名存實亡。1914年1月10日,正式下令解散了國會。2月,袁世凱授意成立的「約法會議」,草草炮製出一個「字字皆袁氏手定」的所謂《中華民國約法》,於5月1日公佈施行,以取代《臨時約法》。新《約法》規定,「大總統總攬統治權」,凡一切內政、外交、軍事、制定憲法和官制、任免大權,統由袁世凱獨攬。12月,「約法會議」通過《總統選舉法》修正案,規定大總統無限期連任,大總統的繼承人由大總統推薦。這樣,袁世凱不僅可以終身獨攬統治權,而且還可以傳之子孫。袁世凱的頭上除了剩下一塊「中華民國」的空招牌以外,其他一切已和專制皇帝沒有區別。為了去掉「民國」這一牌號,袁世凱對外積極投靠帝國主義,大肆出賣國家主權。據不完全統計,在袁世凱當權的幾年裡,和帝國主義侵略者先後簽訂過100多個不平等的合同、協定和條約。
特別嚴重的是1915年5月9日接受了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經過長期準備,袁世凱認為條件已經成熟,遂即著手帝制復辟活動。1915年8月,首先由袁世凱的外國顧問古德諾(美)和有賀長雄(日)出面,先後發表《新約法論》、《共和與君主論》等,鼓吹「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公開叫嚷讓袁世凱當皇帝。袁世凱又指使楊度(袁死後轉變,參加革命,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糾合立憲黨人和革命派的叛徒在北京成立「籌安會」,公開策劃復辟活動。為了盜用「民意」,袁世凱又授意梁士詒等於9月19日成立「全國請願聯合會」,兩次請願盡快決定國體。10月到11月,在袁世凱的統一指揮下,在各省長官監督下,各省選出國民代表1993人,進行國體投票,結果全部擁護君主制,並於2月11日一致上「推戴書」:「謹以國民公意,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裝腔作勢表示推讓,當天下午再上「推戴書」,袁世凱遂於12月12日發表接受帝位申令,高唱「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的濫調,正式接受推戴。13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封黎元洪等128人爵位,成立「帝制大典籌備處」,下令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並在元旦登極。經過3年的精心策劃,袁世凱終於拋掉「民國」的招牌,把封建皇帝的皇冠戴到了自己的頭上。
袁世凱賣國稱帝的罪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公憤。12月25日雲南首先宣佈獨立,接著,貴州、廣西也響應,組成「護國軍」進行討袁戰爭。北洋軍閥內部也發生了分化,袁世凱手下的兩員大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對帝制都抱消極態度,馮國璋甚至暗中和護國軍聯絡。
在這種形勢下,袁世凱不得不在1916年2月25日下令緩辦帝制,撤銷大典籌備處,3月22日又宣佈取消帝制,廢除「洪憲」年號,仍以「大總統」的名義發佈命令。袁世凱從稱帝到取消帝制,總共經歷了83天。
可是,護國軍仍不肯罷休,堅持要袁世凱下台;孫中山也繼續發動武裝反袁鬥爭;全國各地紛紛發表宣言、通電,要求懲辦袁世凱。馮國璋接連發電報,催促袁世凱退位。袁世凱在南方的爪牙,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相繼宣佈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夾攻的情況下,感到焦頭爛額,頭暈目眩,從此一病不起。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萬人唾罵聲中狼狽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