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自幼失明的姑娘。
虽然生性乐观、在奶奶和姐姐的照料下生活得也很快乐,但她最大的愿望仍是有一天能亲眼看看这个世界。
而这个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见鬼》
经过眼角膜移植手术,她的视力逐渐恢复,已经能看到模糊的轮廓。
当晚她沉浸在复明的喜悦中迟迟没有睡着,隐约看见对床的老奶奶被一个黑影带走。
病房外巡视的护士却好像没看见一样毫无反应。
隔天她和护士说起这件事,哪知对方一脸诧异。
医院晚上从不允许家属探视。
况且对床的老奶奶昨晚就已经去世了。
难道是视力没有完全恢复看错了?
殊不知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见鬼》。
《见鬼》
对亚洲电影具有浓厚兴趣且有深入研究的美国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曾这样评价香港电影: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别的不敢说,但港恐这股“鬼火”的确可以用“癫狂”二字形容。
《凶榜》
自上世纪40年代末马徐维邦等一众内地影视工作者将上海电影多元传统带入港片创作以后,港恐就如同恰逢甘露的一粒种子一般破土而出。
70年代的邵氏时代。
80年代的新浪潮和“僵尸大时代”。
90年代的“百鬼夜行”。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粒种子终成参天大树。
《山村老尸》
然而时间的洪流从不会为了谁放慢脚步,市场的变化也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90年代中后期港片整体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逐年下滑,已呈衰势。
为了挽救港片市场,2000年陈可辛与陈德森合组Applause Pictures电影公司,开创“泛亚洲”模式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的亚洲商业电影。
这种突破疆界、资源共享的国际性视野改变了香港电影的制作模式,被誉为对推动亚洲电影市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案例。
《见鬼》系列就是其中的典型。
《见鬼》
而本片作为整个系列的首发之作在当年上映后可谓叫好又叫座。
导演彭氏兄弟一战成名。
主演李心洁一举拿下金像奖和金马奖双料影后。
影片本身成了泰国影史上最卖座的港片,如今更是被影迷们奉为港恐一代经典。
何德何能?
且往下看。
《见鬼》
实话实说,如今再看《见鬼》不难发现,其实它是一部非常讨巧的作品。
当然我个人一直不觉得“讨巧”这个词用来形容电影含有贬义。
相反很多电影作品的成功恰恰就是因为有正合观众心意的讨巧之处。
正如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位影评人老师说的那样:
真正的好电影从不是把方方面面都做到最优,而是每一部分对于整体都恰到好处。
本片就是如此。
《见鬼》
围绕视觉搞事情、做文章的恐怖片并不少见,但大多都是讲述人类被迫或突然失明后的种种。
比如《蒙上你的眼》。
一种看到就会发疯自杀的怪物袭击地球,人类为了活命只能蒙上双眼。
《蒙上你的眼》
再比如《盲流感》。
人类集体失明,唯一看得见的人非但不幸运反倒最痛苦。
《盲流感》
本片则反其道而行,将笔触落在了一个自幼失明的姑娘复明后的奇异经历上。
人类的恐惧来源于什么?
未知。
婴儿出生时的一声啼哭,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对于未知世界的一种不安。
而自幼失明的女主小汶实际和婴儿别无二致,复明后看到的世界充满未知。
很多东西她光靠视觉根本无法理解也不能辨识。
就比如医生拿起订书机问她是什么,她回答不出,只能靠触觉来识别。
正因如此,常人理解的客观存在和子虚乌有在她看来都同样真实。
《见鬼》
可偏偏她既能看到常人能看到的,又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
当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别人不同时应该相信谁?
又该相信什么?
这种视觉上的不一致打破了她原本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憧憬,使得未知带来的不安感愈发强烈,甚至一度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拉上窗帘,卸下灯泡,戴上墨镜,逃避现实。
《见鬼》
小汶见鬼的戏码作为全片的重头戏占据了大量篇幅,编导也可谓煞费苦心,在其中加入了很多香港流传甚广的市井传说。
深夜医院里被神秘黑影带走的老奶奶。
弄丢了成绩单被父母误会跳楼自杀、每天重复自杀过程的小男孩。
毛笔字课堂上脸色苍白的女人。
叉烧铺前伸着长舌舔舐叉烧的母子俩。
车祸中丧生却不自知的学生。
……
《见鬼》
尤其是电梯遇鬼的桥段,绝对称得上是港恐史上经典的名场面之一。
大家不妨带入小汶的视角想象一下:
晚上回家坐电梯,门一开,一位老人阴森森地背对着你。
明显有问题。
你本能地警觉起来,抬头瞟了一眼监控,上面显示电梯里空无一人。
准备乘另一部电梯上楼,探头望了望,再三确认什么都没有才小心翼翼走了进去。
可门刚合上,背后就是一阵刺骨的寒意……
《见鬼》
这短短五分钟里彭氏兄弟对于节奏的把控和氛围的营造都恰到好处,灯光、剪辑、电脑特效的运用也可谓锦上添花。
李心洁更是将受惊时的神态和反应演绎得层次分明、真实可信。
实在难得。
《见鬼》
当然如果只是如此的话本片还够不上“经典”二字。
这就不得不提它所诞生的时期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背景了。
2002年,新世纪初。
小嗨的老读者们对于这一时间节点一定不会陌生。
没错,亚洲恐怖片黄金时代。
90年代末《午夜凶铃》的一夜爆火掀起了一股东方式恐怖热潮。
此后亚洲恐怖片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佳作频出,迎来了短暂却辉煌的黄金时代。
这对于当时已有衰迹的港片而言无疑是不容错过的一大机遇。
但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分得一杯羹就必然要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转型。
《见鬼》
1999年导演梁鸿华在模仿借鉴《午夜凶铃》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贴合我们国人生活和文化的《山村老尸》。
该片场面调度和镜头语言都严格为“恐怖”这一核心主旨服务的创作思路彻底终结了港恐长久以来的亚类型畸形发展模式。
港恐的创作理念自此发生了质的改变,即从视觉恐怖和氛围恐怖转向“借鬼事说人事”的心理恐怖。
本片亦是如此。
《见鬼》
被一系列见鬼事件搞得濒临崩溃的小汶在目睹病友被黑影带走后终于接受了这双眼睛带给自己特殊能力的事实。
并且病友临走前的一番话也让她深受鼓舞。
可当心理医生拿出病友生前与她的合影时,她却指着照片上的自己疑惑地问道:
这个人是谁?
原来小汶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真实的她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那她看到的自己究竟是谁?
没错,这双眼睛的原主人。
《见鬼》
经过一番调查,眼角膜捐献者——泰国女孩阿玲生前的悲惨经历逐渐浮出水面。
拥有阴阳眼的她能看到那些预告死亡的黑影,每次也都试着阻止悲剧的发生。
可人们非但不信,反而将她视作瘟神。
一次她预见村子里会死很多人,发了疯似的大喊大叫却没人当回事,结果当晚一场大火夺走了几百人的性命。
或许是承受不住能够预知死亡却无能为力的压力,事发第二天她就上吊自杀了。
《见鬼》
相信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一定也和小嗨一样对这群人恨得牙痒痒。
但脱离上帝视角再看,谁又不是如此呢?
就像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跑过来告诉你外星人要入侵地球了,你一定也觉得他是个精神病。
并不是因为外星人这种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东西究竟存不存在没有定论,而是因为我们没有亲眼看到。
毕竟视觉是我们认知、了解这个世界的主要途径,我们每天收集的信息绝大部分也都来源于眼睛,我们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可耳听就一定为虚,眼见就一定为实吗?
真不一定。
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目前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我们暂且无法理解的东西真实存在着。
它们代表了未知,也代表着人类的无知。
而太过相信自己的双眼,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体现。
《见鬼》
说回影片本身。
这段泰国旅程作为全片升华主题的重点自然以女主帮阿玲消除怨念收尾。
一般来说故事到这儿基本就可以结束了。
但本片监制可是以剧本控出名的陈可辛啊。
在他看来这样的结尾力度显然不够。
《见鬼》
于是回国途中,小汶在拥堵的公路上突然看到密密麻麻的黑影从车窗外经过。
她立刻意识到马上就要发生非常严重的伤亡事故。
这双眼睛带来的责任感促使她冲下车一次次拍打车窗提醒众人死亡将至,就和当年试图拯救村民们的阿玲一样。
但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个人相信她。
《见鬼》
巨大爆炸带来的气浪和火光瞬间将整条街淹没,小汶的眼睛也在这场事故中受伤再度失明。
她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她终究还是感同身受了当年阿玲所承受的痛苦。
幸运的是有时候看不见的确比看得见更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