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在看来,三国时期诸葛亮死之后,是姜维一直在坚持北伐大业,就好像是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或者说他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一样。但事实上,诸葛亮心中最合适的接班人并不是姜维,而在历史上,他也的确没有将自己执掌的蜀国的军政大权交给这个被看做是接班人的姜维。为什么诸葛亮没有这样做?姜维为何没有成为执掌蜀国大权的人呢?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谈起诸葛亮和姜维的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是师徒。在小说里诸葛亮临终时将毕生数学尽数传授给了姜维,后来姜维也不负诸葛亮的所望独自挑起了大梁成为蜀国独当一面的人物。
然而在历史上诸葛亮和姜维的关系应该说时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诸葛亮赏识姜维的才华并将其迅速提拔为了蜀国重要将领。但如果说诸葛亮是将姜维按照接班人来培养的这个说法还得再讨论讨论。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认为诸葛亮是将姜维栽培为接班人的。
为什么说诸葛亮没将姜维作为接班人来栽培的呢?首先我们从《三国志》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再临终的时候对于姜维是并没有什么交代的。诸葛亮在生前心许的接班人是蒋琬,《三国志 蜀书 蒋琬传》记载:“(诸葛亮)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我认为当时诸葛亮不考虑姜维作为接班人是很正常的。
首先姜维当时资历尚浅,诸葛亮去世时距离姜维归顺蜀国的时间不过十多年,姜维虽然已经是蜀国的重要将领,但是论军功和资历他远不及那些尚在的蜀国元老们(蒋琬、费祎、杨仪、魏延等人尚在,他们都是追随刘备打下蜀汉江山的人物,功劳和地位都在姜维之上)。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诸葛亮在临终前如果将军国大事托付给姜维,那势必会引起许多人的不服。而且从诸葛亮死后蜀国发生的”魏延谋反“一事来看,这场权力争夺的游戏里姜维完全被边缘化了完全是蒋琬、费祎、杨仪、魏延四位大佬的角逐戏。这也说明了姜维当时在蜀国的地位并不是很高。
退一步将就算姜维的能和蒋琬、费祎、杨仪、魏延平起平坐,诸葛亮依然是不会考虑将军国大事托付给姜维的。如果我们细心的对比发现姜维其实和魏延是差不多的,两人对比一下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姜维和魏延都是难得的军事奇才,诸葛亮在得到姜维之后给后主刘禅写了封信,在信中诸葛亮说道:"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显然诸葛亮更看重的是姜维的军事才能。
其次姜维和魏延都推崇对外用兵,他们分别遭到了费祎和诸葛亮的限制。诸葛亮当初没讲国家大事托付给魏延可想而知他也不会托付大事给姜维的。对于姜维、魏延这样的武将让他们冲锋陷阵攻城略地是可行的,而让他们挑起一个国家的大梁这个就不合适了。武将掌权很容易骄纵跋扈,甚至颠覆国家政权。诸葛亮怎么会轻易的将国家大事交给出身行伍的人呢?
最后武将掌权之后一般考虑的都是对外战争,而不考虑国内的矛盾。姜维对汉室的忠心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只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而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姜维掌权之后只关心对外战争,常见戎马在外远离朝廷。这样就致使了朝政被小人掌控的局面,从而导致了蜀国内部的分裂。正如我上面说道诸葛亮和姜维的关系只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并不是师徒的关系。
诸葛亮爱惜姜维的军事之才刻意提拔姜维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说诸葛亮是将姜维作为接班人来栽培这个我认为是不大可能的,从《三国志》里的记载来看诸葛亮的确没有将姜维作为接班人来栽培的迹象更多是提拔姜维作为一个军事将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