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历史原型是谁:历史上有李元芳这个人吗
人物简介:
李元芳(1489(己酉年)-1553),享年64岁。字子实,号虚庵,甘肃秦安县人,明嘉靖大臣。曾任登州府同知、潞安府同知。代表作品《安命赋》。
人物生平:
李元芳从小聪明伶俐,年龄稍长就跟从叔父李岚、李峣、李岱、李崇刻苦学习经史古义,闻名故里。明正德二年(1507)中举人。嘉靖初年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当时朝政腐败,世宗昏庸日甚,不视朝政,闭斋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导致宦官专权,奸宄横行。而位于京畿的宛平县极难治理,朝廷的高官、外戚和宦官肆意威胁,无所不作。建昌侯张延龄侵占民地,惠安伯张伟私藏罪犯,民愤极大。李元芳直行己志,力张正义,不怕祸害触身,不阿于权贵,按照法律办事,使这些事情合理解决,赢得宛平百姓的称赞。东厂事件株连宛平张仲金等7人,被全部定为死罪。李元芳据证力争,使他们的冤案得以昭雪。宛平距朝廷最近,各类苛捐杂税及其摊派随时就有,如期完不成或稍慢,就有被诛杀的可能,所以宛平民众外出逃亡免遭杀害的人数超过半数。李元芳义愤填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将宛平民众深受苦难的7件事上疏皇帝请求废除。他按照实际情况,全面陈述,上疏数千言,切中要害并触及世宗皇帝炼丹求仙之非,要求将这一切全部革除。疏上五日后,不得命。当时世宗皇帝就反感上疏,恶言拒谏,“杖诛大臣无虚日”,所以群僚们都纷纷议论说:“祸且不测”。然而李元芳布袜青衣,坦然自如地拱手等待。圣旨下来后,竟全部准奏,宛平民众非常高兴,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并给李元芳塑造肖像,经常纪念。李元芳以直言进谏而闻名全国,所以朝廷的有关当事者准备给皇帝推荐,让李元芳担任台谏职务。而由于官宦的阻挡,使李元芳出任登州府(今山东蓬莱)同知,后转任山西潞安府(今山西 长治)同知。任职期间,政绩显著。山西巡抚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请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但由于嫉妒者以拉拢关系、巴结上司为名进行诬告,吏部查无实据,使这件事不了了之。李元芳也因此遭受打击,愤慨地说:“是尚可以行吾志矣!”于是称病回归家乡,闭门不出,后病故。
揭秘历史上真实李元芳
“元芳,你怎么看?”一句《神探狄仁杰》里的台词突然就成了网络上的流行语,那历史上有没有一位李元芳呢?有,不过他不是唐朝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而正直的官员,也办过几个漂亮案子。
李元芳出生于1489年夏天,甘肃秦安县人。大约30岁时,李元芳被明世宗任命为顺天府宛平知县。宛平靠近京城,一直是高官、外戚、宦官们肆意侵占百姓农田、欺压良民的地方。李元芳上任后,就遇到了三个棘手的案子:村民状告建昌侯张延龄无故侵占民地;有人举报惠安伯张伟私藏罪犯;东厂恶意诬陷张仲金等7人,全部定为死罪。
张延龄是国舅爷,他姐姐是皇后,官员们一向不敢惹他。但李元芳当庭判定建昌侯所占民田悉数奉还村民。对待惠安伯私藏罪犯一事,李元芳也毫不妥协,勒令他限期交出罪犯,并让他作好“自省书”。第三个案子有点棘手,因为东厂是皇帝的心腹,关进去的人很难活着出来。李元芳在朝臣的帮助下,找到东厂负责的太监,当面据理力争,连续几次后,终于免去了张仲金等人的死罪。
李元芳还请求废除让宛平民众深受其苦的七件事,还谈及世宗皇帝炼丹求仙的害处。上书之后,他便坦然等待受罚。没想到一向深居后宫、反感臣子上书的世宗竟准了他折子上所奏的七事。消息传来,百姓拍手称快。
真实狄仁杰是工作狂 史上真有元芳
最近热映的影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票房突破五亿,狄仁杰俨然成了徐克手中又一个“东方不败”。徐克说:“狄仁杰在我的感觉上是一个很完美的人,总是有这种人在世上,让我们感觉人间会很有趣,很多事情都还有希望。”无论是在徐克的电影中,还是在《神探狄仁杰》等电视剧中,狄仁杰都被塑造成了穿着古装、能文能武且英俊倜傥的中国古代版福尔摩斯。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到底是怎样的呢?他有没有扮演者刘德华、赵又廷等明星那么帅气?
狄仁杰 是个工作狂
每天断案40余起,即使是“福尔摩斯”也没这个效率
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显庆元年(656年),26岁的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的判官。满腔热血的狄仁杰开始了他的工作,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次沉重打击--被胥吏诬告了一把。幸运的是,这一状告到了阎立本那里。
阎立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尤擅画人物。《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就是他的杰出作品。他的画名太大,以至于有人称他为“丹青宰相”。不过这时候他是“钦差大臣”,正好到汴州考察。接触到狄仁杰这个案子后,阎立本不仅弄清了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夸奖他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因为狄仁杰在地方工作出色而勤恳,特别判案方面才能十分突出,在地方上积累了将近20年的断案经验后,上元二年(675年),被调到中央,当上了大理丞。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地位重要,负责京师案件拘审判断罪,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狄仁杰刚到大理寺上任的时候,积压的案件已经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在今天看来也堪称神奇。
现在大家印象中狄仁杰的“神探”形象也主要来源于狄仁杰在地方和中央大理寺担任司法官员时候的业绩。但史籍中没有留下他断案的详细细节,只是说他断案效率高,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一年断案一万七千余起。这意味着每天断案40余起,即使是“福尔摩斯”也没有这个效率,实际上这是指看卷宗进行案件复审(比如找出案子的疑点),不是现场侦破。由此可见,历史上的狄仁杰擅长的是对案件的审判,是个“法官”、“检察官”之类的司法工作人员,而非侦探。
“唐室砥柱”官场油条
他深得武则天信任,又巧妙力保“李唐”江山
虽然在办案上铁面无私,但是狄仁杰本人却是一个很温和,擅长古代官场的人。历史上的狄仁杰被“分割”成了两半,唐高宗时他是办事认真的能臣,武则天时是中枢决策的宰相。在小说和电视剧里,当上了丞相的狄仁杰还是每天忙着到处“微服私访”,没事就找案子来查。但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虽也是忙得到处跑,但他忙的不是查案,而是协助武则天处理政事。
众所周知,狄仁杰与武则天既是君臣又是益友,但是狄仁杰一生最重要的活动又是兴复李唐皇室。他夹杂在“李唐”与武则天家族之间,既深得武则天信任,又能设法保住“李唐”江山,不得不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官场老油条”。
狄仁杰要兴复李唐皇室,就必须设法对武则天施加影响,改变她对两个儿子的看法,使李显(唐中宗)与李旦(唐睿宗)兄弟能够摆脱被囚禁的地位。有一次,武则天和近臣们谈起了她梦见一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可是两个翅膀全折断了。狄仁杰便说:“臣以为,那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就是陛下自己,因为陛下姓武。”这个解释是有根据的,因为武则天常将鹦鹉来比拟自己。“两翅,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狄仁杰指的是李显与李旦。“现在,他们都处于被囚禁的地位,这就是两翅折断的意思。没有翅膀的鹦鹉不能飞翔,陛下起用王子,鹦鹉就能飞翔了。”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其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复立庐陵王李显。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劝说她:“儿子当了皇帝,母后千秋万岁后可配食太庙,享受后世的祭祀;若是侄儿当了皇帝,从没有听说将姑母附于庙堂的事情。”武则天说:“这是我的家事,你就不必掺和了。”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四海之内,孰非皇土?而我位极人臣,又怎能不帮着陛下分担?”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就在他上疏力阻武则天大造佛像的那年9月,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亲自为他主持丧礼,废朝三日,这是当时人臣的最高待遇。而狄仁杰也被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狄仁杰在国外比包公出名
荷兰人高罗佩一口气写了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
清初的时候,已经有一本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风行于世,其主人公就是狄仁杰。虽然里面也有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但内容基本都是编出来的一个个破案故事。后来有所谓“四大公案”小说,即《狄公案》(狄仁杰)、《包公案》(包拯)、《海公案》(海瑞)、《施公案》(施仕纶),这一类的“侦探小说”,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这里面,包公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不过走出国门,名满全球的,还是狄仁杰。这得归功于一个荷兰人,他叫高罗佩。在莱顿大学学习期间,高罗佩选择汉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荷兰外交界,在长达30多年的外交官生涯里,曾经在中国的重庆、南京等地担任外交秘书、参事等职。
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时,高罗佩读到了《武则天四大奇案》,他对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大为折服,继而把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后,高罗佩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侦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格雷警长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他想到了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一个切入口,开始着手翻译《武则天四大奇案》。高罗佩先是将之译为英文,又以狄仁杰为主角用英语创作了《铜钟案》。没想到《铜钟案》在西方大获成功,在出版商的催促下,高氏只能继续收集和组织当时中国民间流传着的狄仁杰断案故事。一口气写了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所以有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高罗佩将这些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即《狄公案》。它们在西方引起了轰动,狄仁杰遂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百问百答
狄仁杰长得有赵又廷那么帅吗?
答:史书上说狄仁杰“倜傥不羁”,也就是说他是个气质洒脱的人。但是对于他的外貌并没有准确描述。按照唐人的审美标准,即使狄仁杰是个“帅哥”,恐怕也不会长得像刘德华或者赵又廷那样。倒是很有可能像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梁冠华扮演的狄仁杰,善于推理分析,性格不温不火,有点胖。
狄仁杰和上官婉儿之间有八卦吗?
答:对于狄仁杰的外貌记载不详,对于他的感情生活也查无可据。纵使如此,还是有不少影视作品中将狄仁杰与上官婉儿的关系演绎得很是暧昧。他们一个是武则天的副手,一个是武则天的秘书,在政治上有频繁的往来也是应该的。但史书中没有两人的正面对话、矛盾冲突等等这些的记载。狄仁杰任宰相的时候年近70岁了,那时的婉儿才30岁,从年龄上看,他们之间应该没有什么“桃色新闻”。
狄仁杰自身有什么丑闻吗?
答:唯一能跟狄仁杰私生活方面靠着边儿的记载,讲的却是狄仁杰的儿子是个贪官。狄仁杰担任魏州刺史时,因为政绩卓著,百姓为他建立生祠,后来他的儿子狄景晖也来到魏州任职,竟然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的痛恨,这份痛恨甚至殃及老爹,狄仁杰的生祠也因此被毁。
历史上真有元芳吗?
答:有。不过,历史上的李元芳并非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官员。李元芳生于公元1489年,甘肃秦安县人,18岁就高中举人,30岁左右,冒死上书:请求废除让宛平民众深受其苦的七件事,还谈及世宗皇帝炼丹求仙的害处。七条谏书受皇帝批准后,有人认为世宗对李元芳青睐有加,便推荐让其担任台谏--负责专职为皇帝提意见。宦官们暗中多方阻挠。李元芳在朝中没有后台,也从不结交权贵,最后只得出任登州府同知,几年后转任山西潞安府同知。任职其间,由于政绩显著,山西巡抚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请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谁知,李元芳先前得罪的高官联合宦官,诬告李元芳“拉拢关系,巴结上司”,虽然最后查无实据,不了了之,但李元芳受不了这种打击,称病回归故里秦安。公元1553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元芳与世长辞,只留下一篇《安命赋》和一世清白名声。
把李元芳吓得当场懵逼的“无头将军”在历史上的原型是谁?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里的“滴血雄鹰”案堪称中国恐怖悬疑题材影视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就是在《神探狄仁杰》中经常开挂无双的二号男主李元芳都被这个案子里的“无头将军”吓得当场懵逼,也是元芳少见的“黑历史”之一。那这个“无头将军”的历史原型是谁呢?
在《神探狄仁杰》里,这个“无头将军”被认为是隋朝骁果军中郎将宇文成都的冤魂所化成的厉鬼。而看过《说唐》、《兴唐传》、《隋唐演义》等小说或者其他文艺作品的朋友都知道宇文成都是奸臣宇文化及之子、天下第二好汉、被隋炀帝当做擎天栋梁的天宝大将。
但历史上真正的宇文化及除了在江都宫变中杀死隋炀帝,当了不到一年的乱世枭雄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个没多大影响的二流人物。而宇文化及的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在史书中更是纯粹的酱油人物,所谓的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过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父子应该是有历史原型的,那这个历史原型又是谁呢?
历史上在隋炀帝的驾前确实有一位地位极高、影响巨大的宇文姓重臣,那就是宇文化及的父亲、隋朝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
宇文述是关陇贵族出身,早年间屡立战功,也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隋炀帝杨广还在当晋王的时候,宇文述就成为杨广的心腹部下。在杨广太子之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大隋名臣杨素,就是宇文述拉进杨广阵营的。
隋炀帝登基之后,屡立大功并且善于揣测隋炀帝心理的宇文述自然是飞黄腾达,成为当时朝廷的“五贵”之一。再加上宇文述大将出身,精于骑射,武艺高强,更是成为隋炀帝在军事方面的头号重臣。在隋炀帝的多项功绩中,也包含了宇文述不少的心血。
不过宇文述作为隋炀帝非常信任与重用的的重臣,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势来贪污受贿、打击异己,干了很多坏事,被认为是隋炀帝时期朝中的“一等奸佞”。而后来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忘恩负义地弑君篡位,更是让他在后世备受指责。
后世那些隋唐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者极有可能是将宇文述奸佞和猛将的两面拆分开来,把奸佞的一面与历史上的宇文化及结合,创作出了一个“大奸臣”的人物形象;而通过猛将的一面创作出了完全虚构的人物——“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也就是《神探狄仁杰》中的“无头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