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和“飞鱼服”是锦衣卫的专用武器像日本武士刀,但是又不尽然。外形综合了日本武士刀和少林梅花刀、单刀的特点。主要是轻巧,同时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距离攻击。这大概也就是锦衣卫研发它的目的。 绣春刀的名字来历大概就是因为武器的特点看来比较阴柔,故名之。
《绣春刀》的兵器有多靠谱?其实真正的绣春刀长啥样,并没有留下靠谱的文字记载或出土实物,流传的画作也是寥寥带过,没有明确提出哪类刀属于绣春刀,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比较靠谱的解释是,绣春刀是朝廷配发给厂卫使用的官刀的统称,其形制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
由于是官制刀,又是厂卫所用,因此使用了很多鎏金错银的装饰,也就起了这么个风骚的名字。根据《大明会典》之类的典籍和一些明清笔记,绣春刀也有可能只是一种礼器,给近臣在礼仪、出行、祭祀等特殊场合使用,“本朝文武大臣扈从车驾,则赐绣春刀、椰瓢、茄带”“锦衣卫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
但是厂卫在执行他们的“特殊公务”时,使用这种佩刀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特务系统真正动刀子的机会没有动作片里虚构的那么多,一旦需要掏刀子,仪仗用刀也并非不能用于实战。所以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绣春刀的形制,而是它“到底是可以作为实战器的礼器,还是可以作为礼器的日常佩刀”。那么飞鱼服呢?称它为中国历史上打架最帅的官服是不为过的,跟纳粹军装一个道理。
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的袍服,飞鱼并不是现在所说的那种海鱼,而是一种近似龙首、鱼身、有翼的虚构形象。明中期公务员制服的视觉识别体系缺少把控,有的人专门把飞鱼服穿得像蟒袍,于是朝廷严厉控制了百八年,至明末奢华之风又起,逐渐背离了中期简洁大方的审美,电影《绣春刀》正与此暗合。
《绣春刀》的服饰道具比较考究,华丽却又写实的兵器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兵器一看就是龙泉现代匠人做的,刀条(刀身)问题都不大,甚至还原度很高,刀装却很恶俗,工艺品气息太浓,清朝的味道也太浓。当然,明末与清初的兵器形制有模糊不清的地带,比如刀剑鞘的全金属封边到末期就没再继承,而是现在常见的丑爆了的双耳提梁,影片中也采用了这个设计,但这样一部电影不能体现明朝的气韵,着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