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何被贬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陶渊明看不惯官场上的同流合污、奉承贿赂的不良风气,宁愿辞官也不愿意委曲求全。最后得罪了督邮刘云,被刘云陷害栽赃贬掉了官职,回归田园生活。
陶渊明雕像
义熙元年,陶渊明刚度过不惑之年。在家中闲适的陶渊明在经不住好朋友的劝说,再次出仕担任彭泽县令官职。陶渊明这一次出任官职也是最后一次。
在职期间将近三个月时,正巧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到陶渊明任职的地方检察公务。派遣的督邮刘云是个十分凶神恶煞之人,其贪婪可恶之名方圆百里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美曰其名是检察公务,实际上是过来接受贿赂贪污的。督邮刘云每年趁派遣检查公务的机会,都会搜刮各辖县的供奉贿赂及当地的民脂民膏,每次回去的行李都是装的满满当当。如果各县吏不上交“礼物”孝敬他,他就会以此为由栽赃陷害。
当地的县吏对陶渊明说:“迎接督邮刘云,无论如何都要穿戴整齐有礼,要准备好送给他的礼物,要有恭敬虔诚的态度。这样督邮刘云高兴了,我们才不会惹祸上身。”县吏们的做法,陶渊明很不赞同,说到:“我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呢!那督邮刘云是何等大人物?根本不值得我为了区区五斗的县令俸禄,委屈自己去奉承贿赂他。”说完当下甩冠离去,心中愤慨难以平复,毅然辞官归隐田居。
陶渊明辞赋
陶渊明辞赋现存的仅有三篇,收录在《陶渊明集》中。这三篇辞赋分别是《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及《闲情赋》。虽然陶渊明辞赋只有三篇,可是这三篇却集中的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历程。
陶渊明辞赋之三《闲情赋》
陶渊明辞赋之一《归去来兮辞》著作于晋安帝406年,描写的是陶渊明欲脱离官场隐居田园的宣言。诗中所描写的是作者回归家园的路途上发生的情景及到家之后与家人喜悦团聚之情,还有在家耕耘劳作的情景。虽然这些情景全是作者凭借想象捏造出来的,但是描述的十分真切,语言节奏跌宕起伏、欢畅淋漓,强烈的表达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期盼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辞赋之二《感士不遇赋》是一篇文诗参半的作品,描写的是有志之人不受到重用。这篇辞赋的主旨,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风气。在虚伪昏暗的官场社会中,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没有遇到好的机会表现自己。他们大都被社会埋没,或被流言诋毁,处在这两难的境地中,既悲又愤。好在作者看透了世俗社会,保持着自身高尚的气节远离了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