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在1219年至1260年间,前后共三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西征运动,期间开拓的帝国版图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1219年到1225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开始了第一次西征运动,术赤、窝阔台、拖雷等都跟随成吉思汗出战,消灭了西域强国花剌子模。消灭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军队穿越里海、黑海等,进一步打入到了俄罗斯。122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成吉思汗将取得的西域土地分给了术赤、拖雷等人。
1235年到1244年,成吉思汗军队开始了第二次西征。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国途中,因病去世。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由第三子窝阔台担任蒙古国新任大汗。窝阔台派遣术赤再次开展西征,术赤很快地挺进了俄罗斯,攻下了莫斯科,接着兵分多路,向欧洲地区开始挺进。1241年,蒙古军打败了波兰和日耳曼军队。蒙古军队首领拔都率军进入了匈牙利,并且打败了匈牙利军队,直接进一步踏入威尼斯。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1253年到1260年,蒙古大军进入西亚和南亚地区,一路到达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随后,因为大汗蒙哥去世,旭烈兀率兵回蒙古国。
成吉思汗射大雕
毛泽东在1936年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名叫《沁园春雪》,全诗的内容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成吉思汗画像
毛泽东旨在用这首词展现了自己对抗战的希望,表现出了毛泽东豪情壮志,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首词也成了毛泽东的代表作品之一,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这首词分为上下阙两个部分,上阙一开始描绘了大雪覆盖堆积的场景,仿佛置身于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中。随之,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蜿蜒的山比喻成了一条银蛇,将静物都转化成为了动态景观,将雪赋予了生命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将意象动态化,生动地展现出了大自然生动的一面。雪白的世界中,万事万物依然充满生机、以及勃勃的生命力。通过上阙赞美了大自然无限好风光之后,下阕便开始借景抒情。
因为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风光和景色,所以,引起很多英雄们的亲睐,为了争夺天下而无限努力。
这首词展现了毛泽东积极向上地人生态度,并且体现了毛泽东伟大的理想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