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苏轼的后代情况如何(5)

采桑子苏轼

《采桑子》是苏轼述职过程中的即兴之作,苏轼调职去往密州任知州的过程中,与好友巨源、王正仲在甘露寺重逢,不禁兴致盎然。

多景楼画像

多景楼画像

虽然《采桑子》是苏轼即兴的作品,不尽完美,但却也将苏轼的文学素养和功底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是与好友相遇,词牌名为《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此时,苏轼恰逢政治上的变动,因为反对新法,被贬谪,诗人本就多愁善感,偏苏轼晚年多病,置身于多晶楼上,好友意外他乡重逢,一下就牵动了苏轼的内心,让他有感而发。在孙巨源的劝说下,苏轼提笔写下了这首《采桑子》。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在前四句中,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虽然天水一色,斜阳脉脉,一片霞光,位于多景楼上,登高将美景净收眼底,喜不自胜,但又联想到,有识之士都曾位于这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多景楼上,他们的抱负都曾实现了,这让苏轼不由的伤感,虽然在描写美景,但也将这种忧愁的情绪表现出来。

在后四句中,苏轼对身边的才色具佳的琵琶女多加描述,本来,苏轼因为仕途不顺,以为会没有什么兴致来听琵琶,但是琵琶女的技艺很好,演奏的十分巧妙,让人短暂的忘掉了烦恼,沉醉其中。“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借一抹斜阳含蓄的赞美琵琶姑娘的容貌。由景叙情,由情入景。

苏轼草书

《醉翁亭记》是苏轼草书代表作品之一。1091年,苏轼在颍州担任知府一职时,友人想问苏轼要一幅他的墨宝。随后,苏轼写了两幅《醉翁亭记》,一幅是草书作品,一幅是楷书作品,后来草书版《醉翁亭记》送给了开封府刘季孙。

苏轼草书

苏轼草书

在当时,苏轼的墨宝十分珍贵,得到他书法作品的人一般不会轻易拿出来世人。公元1296年,赵子昂有幸见到了苏轼的草书《醉翁亭记》,随后,赵子昂做了题跋。赵子昂做了题跋之后,这幅书法作品被冯伯田所收藏。而后很长一段时间,草书版《醉翁亭记》都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明代年间,高拱得到了这幅真迹,后来又被张居正所收藏。张居正被抄家后,草书版《醉翁亭记》辗转入宫,后来被火烧毁。清代康熙年间,有人发现了苏轼草书版《醉翁亭记》的拓本,虽然残破不全,但是从中依然能品鉴出苏轼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