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换席的故事 曾子换席的启示是什么

曾子换席

曾子活到七十岁的时候,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疾病缠身,他怕自己时日无多,于是把弟子叫到床前,交代他们一些处事的原则。

曾子像

曾子像

只见曾子掀开自己的被子,让弟子看自己健全的双手双脚,对他们说:“我这一辈子正像诗经里面说的,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好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为了能够保全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不受损毁,你们以后要记住,要用君子的言行举止来要求自己。容貌上要健康斯文不能暴戾,说话言辞都要彬彬有礼,时刻记住自己和乡野粗鄙之人不同。不要忘记修身养性之道。”

曾子挨到了七十一岁的时候,大限已经到了,一天晚上,乐正子春、曾子的两个儿子曾元、曾申还有一个仆人在旁边伺候,这时候仆人无心说了一句:“主人的席子好华丽,是士大夫用的吧。”乐正子春连忙说了一句:“住嘴”。但是曾子还是听到了,连忙努力的爬起来,让别人把他的席子换了:“我这一生都没有做到士大夫,怎么可以用士大夫才用的席子。”乐正子春心疼曾子:“您老人家现在行动什么的都不方便,不宜移动,咱们等到天亮再换好么?”曾子怒道:“你对我的关爱还不如小童对我的关爱,君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德行,我没有到那个位置,就不应该享受那种待遇,要克己复礼,遵循自己的本分。我这一生都在要求自己,死的时候也要这样。”但是还没等席子换好,他就死了。

曾子换席的启示

曾子是一个被认为有着大气节的人,严以律己,恪守古法,遵守礼制。他死之前因为自己没能做到士大夫但是用了士大夫级别的物品感到惶恐,在病入膏肓的时候还要弟子起身,将席子换了,但是没等到席子换好,就咽气了。

曾子像

曾子像

他的事迹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儒林外史里面有个严监生,他在将死之时还不忘伸出两根手指,示意为了节省油灯,只要点一根灯芯就行了,这显示出了他的守财奴嘴脸。曾子死前要求换掉华丽的席子却和严监生截然不同,他不是吝啬,而是为了维护他毕生所恪守的“礼制”。在什么级别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人有等级观念,不能轻易僭越,他维护自己的信念,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被后世的文臣效仿,气节大于一切。

但是曾子换席的做法不建议效仿,精神却值得借鉴。要求别人怎么做,自己一定要做到,否则没有办法说服别人。做人要严谨的恪守原则,尤其是在小事上,更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

坚守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和信仰,他是对自己坚守价值观的一种执着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全凭自己的喜好意志做一些事情,不能始终保持一个准则。在不同的事件上显示出不同的价值观,这是很危险的。每日浑浑噩噩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这种感觉的,人一定要有精神信仰,不管这个信仰是什么,他都会让人的言行有所依据,有依可循。

曾子故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曾子墓

曾子墓

明朝时期曾经就曾子故里位置进行了考证,关于他的故乡是嘉祥县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第一次由政府确认是在明朝的明世宗嘉靖年间。

嘉靖十二年,有一个在朝的吏部官员叫做顾鼎臣,他一直对曾子很敬佩。但是历史上曾子的荣誉很少,曾子曾经向颜回、子思传道,但是颜回、子思都成了博士,唯独曾子没有什么名号。于是他就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对曾子进行加封,皇帝同意了,于是派人进行论证,但是由于年代已久,经历了七朝皇帝之后在山东嘉祥建立了曾子宗祠,香火制度什么的都和颜回、子思一样。从此,曾子故里在家乡已然成了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