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从而后的典故说明了什么(5)

论语子路

《论语-子路》是《论语》中的一部分,一共包括三十篇,这三十篇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孔子的一些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也包括了一些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其中有很多至今仍然流传非常广泛的名句,现在甚至已经形成了成语,由此可见《论语》历经几千年仍然具有着非凡的魅力。下面小编选择几篇一起来欣赏一下。

孔子讲学

孔子讲学

子路问孔子,要让你去卫国治理国家,那么你最先要做的是什么呢?孔子说,首先需要要做的就是正名分,子路说,为什么呢?名分应该怎么正呢?孔子说,君子对于不知道的事情都是存在着疑虑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正当的名分,说出来一定要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不能够马马虎虎的对待的。

从子路与孔子上面的言语中可以了解到,做任何事情需要首先有一个恰当的身份才比较好成事,特别是孔子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现在还在被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成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现在也在广泛的应用,经常被人们使用,说明制定法律、规章一定要先从自己开始,如果自身能够做到,那么就可以让人们跟随着做到,如果自己都不能遵守,那么即使是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遵从。

《论语》中有很多的警世之语,现在还在广泛的应用,我们今天重新开始建立孔子学院,重新开始学习孔子的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子路是谁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是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时期鲁国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较清贫,事亲至孝,是《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岁,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