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爱国诗
说起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爱国诗,最脍炙人口的当属那首著名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短短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意境壮阔的边塞风光,亦写尽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无私无畏的壮志豪情,无愧为盛唐边塞七绝诗中的旷世佳作。
王昌龄诗
王昌龄一生清廉自守,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致力于诗词创作,留下数之不尽的传世名篇,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在盛唐的诗坛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王昌龄的诗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笔者犹记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上收录过不少他的塞外诗篇,其中有一首《从军行》令人印象十分深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字里行间,写尽了塞外边关将士为国征战沙场的英勇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真实心境,为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国运霎那间急转直下。朝廷政局动摇,百姓顿时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一代爱国诗人王昌龄也未能躲过这场浩劫,于辗转返回家乡的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扣押杀害,享年59岁,从此,气势雄浑的边塞诗作顿成绝唱,而王昌龄的生平事迹,也与他的生命一样,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首传送千古的《芙蓉楼送辛渐》,不仅使镇江芙蓉楼名扬天下,更表达了作者王昌龄于苍茫烟雨中送别友人的深情厚谊。
芙蓉楼送辛渐图
《芙蓉楼送辛渐》被收录于《全唐诗》中。相传,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元年,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正是仕途潦倒,官运不济之时。彼时的江南,山色空蒙,细雨如丝,于烟波浩渺的江水之畔送别故友,对作者来说,自有一番别样的心境。
辛渐是王昌龄的一位故交诗友,远道而来探视落魄的王昌龄,其诚挚之谊,自不必说。古人云“穷在闹市无近邻,富在深山有远亲”,世态炎凉,自古如此,因而雪中送炭之情,远比锦上添花可贵,作者岂有不知之理。然而好友相聚,自由曲终人散的一天,于是,便有了长江之畔的依依惜别,再经作者的笔触渲染,遂成就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佳作。
此刻正值初春,寒雨连江,楚山孤立,友人离开之后,王昌龄便又得继续孤单寂寥的生活,可是读者依然不难从诗作中发现作者开朗博大的胸怀与坚韧不拔的心性,这从临别之时作者对友人的嘱咐中便可轻易窥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玉壶自比,充分展现出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的心胸,因而这一结句,无疑是全诗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