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名言有什么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介绍(3)

朱熹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四字源自《礼记?大学》,原句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初次在《大学》里提到这几字,却没有任何解释,所以这个词自产生就成为儒家理论中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直到今天,这个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这个词的意思也只是运用南宋朱熹的解释,至于词的原始含义,我们还不得而知。

朱熹授课壁雕

朱熹授课壁雕

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理解继承于程颢和程颐,二程的对格物致知的解释大致是”格、至也。穷理而至于物,则物理尽”,“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由曰穷齐理而已也”,“物,犹事也。凡事上穷其理,则无不通”。朱熹根据二程的说法,系统的解释了格物致知,并提出自己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即“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意思是完全做到仁、义、礼、智,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循圣人的言行,通晓人情世故。总之格物致知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格,就是灭,杀死;物,就是物欲,朱熹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如此,凡人很难到达那个领域。朱熹根据自己对理学的认识,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消除对外界的一切欲望,遵循天理,才能够致知,才能豁然通畅。根据这些解释,朱熹还提出“物而穷其理,穷理以故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观点,用来加强对格物致知的理解。

朱熹的诗词

朱熹博学多才,在诗词方面留下不少名言佳句,为中国古诗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客观的素材。朱熹现存作品种类还是很丰富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及四书五经于一体,是理学的名著,为朱熹儒学体系的的基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雕像

朱熹雕像

朱熹的诗都富有生机、字字珠玉,有《春色》、《观书有感》、《泛舟》、《九曲棹歌》、《题榴花》、《偶题》、《水口行舟》、《西江月》等。其中《观书有感》和《春色》是最脍炙人口的佳作,《观书有感》的原文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不仅是人们所熟知的,也是非常具有哲理的名句。这首诗是作者借景喻理,像明镜一样的池塘水,清澈见底,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注入。它的寓意是人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