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文学家孔尚任作品赏析

孔尚任作品

孔尚任是我国清朝诗人和戏曲作家,他和孔子又有着莫大的关系,他是孔子的后人。孔尚任流传至今的作品主要有《鳝堂集》、《胡海集》、《岸堂集》、《长留集》中的作品,笼统计算,共有一千七百多首。

《桃花扇》插图

《桃花扇》插图

文学家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直抒胸臆,孔尚任也不例外。

孔尚任的众多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呕心沥血而成的《桃花扇》,记载了南明兴亡的传奇作品,表达了孔尚任对南明亡国的惋惜之情。

孔尚任的作品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疾苦,在黄河渡头,看到“八月荒蒲飞白鸟,孤城落日照黄沙”的景象,触发了他“踟蹰何计救桑麻”的思索。

在孔尚任作品《像生菊花歌》中一句“安得同献百花筵,花中看出民劳苦”,孔尚任虽然人微言轻,但是在细微之处关心劳苦大众。

除此之外,孔尚任的作品还直面自我,抒发性情。在他的作品《元夕述怀》当中的“独坐更残江月暗,宦情全似比邻僧”,表达了孔尚任在京为官,看似光鲜,实则对淡薄的宦情苦恼万分。

孔尚任作品《留赠丁楚宾》、《答崔兔床》、《示王古修》等都表达了孔尚任对友人的深切情谊。

像大多数文人一样,孔尚任在游历山水时,触景生情,便大笔一挥,一首诗词跃然纸上

总而言之,孔尚任作品内容涉及广泛,体现了他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他的诗词歌赋中,无不显示出他浓厚的文学积淀。

孔尚任创作特点

作品大都是作家创作风格的体现。孔尚任作为清朝的著名词曲家,一生留下了不少的作品。他的作品内容广泛,但是他却有着明显的创作特点。

孔尚任塑像

孔尚任塑像

孔尚任人生经历大起大落,在此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沉着、宁静的心。他从容不迫的心境造就了他典丽沉着、真朴高老的创作特点。例如在《拱极台楼上忆颜修来》中,孔尚任见湖烟、岸草、孤琴,情感真实直接,他用朴实的诗句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悼念。

孔尚任创作特点的第二个方面是“意到笔随,立意新奇”。孔尚任的诗词创作都是随性而起,并不是无病呻吟。一词一句都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而他的注意力也会停留到生活琐事上,食枣、试眼镜、剃头等都能成为他的立意角度。

琢句精工,稳贴整秀也是他的另一个创作特点。他的长篇歌行《舞灯行留赠流香阁》一韵到底,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见,孔尚任的文学功底之深,文笔之妙。在孔尚任的笔下,往往给我们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绘出了一幅幅清丽的画卷。

孔尚任最引人注目的创作特点就是他的作品通常有着很长的题目,交代了作诗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因素。这体现了他将诗词创作也当成生活记录的方式。

综上所述,孔尚任的创作特点鲜明,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印记,也有着多变的表达方式。他留给后人诗词有着莫大的艺术研究价值。

孔尚任墓

孔尚任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他继承了祖先在文学上的造诣,推陈出新,成为了清朝赫赫有名的诗人和戏曲作家。孔尚任在曲阜为当时南巡祭孔的皇帝康熙御前讲经时,深得圣上垂青,得到了进京出仕当官的机会。

孔尚任像

孔尚任像

孔尚任在他的前半生中孜孜不倦地从民间采取轶闻,撰写《桃花扇》。但是,孔尚任的得意之作《桃花扇》却使他的人生陷入谷底。在勾心斗角的朝廷之上,群臣认为孔尚任借《桃花扇》表达了对南明故国灭亡的惋惜,有反清复明的思想。此后,54岁的孔尚任卸官返乡至曲阜。平日里,孔尚任或读书创作,或外出访友,在1718年抱憾离世,怀着对自己出仕清朝的矛盾与悔恨,离开了这个世界。常言道,落叶归根,那么孔子后人的孔尚任的墓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