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所有的诗中,《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是数一数二的佳作。这首皮日休的诗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主要讲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在天竺寺所发生、所看到的事。
皮日休画像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整首诗描写了中秋节当天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站在大殿前,看见院子里有许多的桂花树,风轻轻吹过,零落的桂花像一颗一颗的玉珠从月亮上慢慢的散落下来。于是上前,将它们一一地捡起来后,惊奇地发现桂花上竟然还残留着刚刚凝结成的露水。
这样一首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场景的一首诗竟然是出自一个诗人皮日休的笔下,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皮日休早些年所作的诗一般都是现实主义,注重描写百姓疾苦,很少有这样一篇让人读完神清气爽的诗。但是,我们只要稍稍联系一下当时皮日休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当时是皮日休考上进士后的第二年,而此时也正在东游之中,所以整个人理所当然的放松,全身心的融入到了风景中,这样才会做出一首如此有意境的诗。
这是一首描写桂花随风飘落下来的风景诗,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诗名中的“桂子”指的不是桂花,而是实实在在的桂子。他们认为如果是桂花,那么诗中的最后一句中嫦娥并不需要用“掷”这个字。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后人的猜测,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我们也无法得知。
咏蟹皮日休
中国古代不管哪朝哪代的文人墨客似乎对螃蟹有着很浓的兴趣,以至于我们现在很容易看到一首首描写螃蟹的的诗。使得我们后人在品味螃蟹的美味时,还能平添几分韵味。而皮日休所作的《咏蟹》与其他诗人的到是有所不同。
皮日休画像
那么不同在哪里呢?我们大家都知道,螃蟹素来都是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反面形象代表,而皮日休却在《咏蟹》一诗中,给螃蟹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咏蟹》皮日休的原文: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整首诗的第一句,皮日休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先说早就对螃蟹的大名如雷贯耳,从而表现出螃蟹在人们心目中极高的地位。还用了“早”这个字,看出螃蟹的盛名是从很早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了,更能表现出诗人自己对螃蟹的品格欣赏极深。第二句则是对螃蟹的外貌描写,说螃蟹是肉上生骨,长相与一般不同。“有骨”这两个字其实仔细推敲会发现,它并不是仅仅指螃蟹长有壳,反而暗含了一种皮日休对螃蟹有傲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