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绝笔
杨涟出生于1572年,是一位明末时期著名的谏臣,他曾向皇帝例数魏忠贤的二十四罪来弹劾魏忠贤,但是最终以“受贿一万两”的罪名被诬陷,在狱中惨死。而在杨涟死去之前,曾留下了一封《绝笔》。那么杨涟《绝笔》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
杨涟画像
在1625年的时候,魏忠贤因为杨涟在皇帝面前弹劾自己而心存怨气,势要将杨涟除之后快。于是,魏忠贤便指使大理丞弹劾杨涟,而后又捏造了杨涟收受贿赂的罪名,将杨涟逮捕入狱。
在狱中,杨涟受尽了锦衣卫的诸多酷刑,但是身体的疼痛并没有让杨涟就此屈服,他在狱中写下了《绝笔》,继续痛斥魏忠贤的罪责。
知晓实情的魏忠贤被杨涟的言辞气的大尉恼火,下了一个将杨涟立即杀死的命令。那时候的魏忠贤,深得皇帝的信任,手握大权,而官员们为了笼络魏忠贤也大都对其言听计从。在魏忠贤的命令下来之后,在狱中,对本就经过了好几种酷刑的杨涟,又施加了所谓的“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酷刑。尽管刑法非常的残酷,但是杨涟并没有死亡。1625年8月28日,杨涟最终被一枚铁钉打入头部身亡。
而在这篇《绝笔》中,杨涟向世人讲述了他的一生,他为国家的尽心尽力,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以及详细地讲述了魏忠贤的移宫真相。直到生命的最后,他才知道,就算自己是那么的热爱这个国家,但是却没有人来爱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杨涟才真正地看清一些事情。
明朝杨涟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北人,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一生效命于朝廷,为朝廷的建设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杨涟为人老实忠厚,极其痛恨那些搅乱政局之人。后来,因为反抗阉党来遏止魏忠贤的事件中,杨涟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杨涟
杨涟的青年时期,刚好是“东林”正兴起的时候,那时他对于顾宪成等人的不畏强权、敢于邪恶势力进行抗争的精神所感动,对他们的气节也非常敬佩。每当遇到东林讲会,他都会不辞辛苦地去到无锡,与东林的诸多君子一同探讨治国的事情。东林对他也非常赞赏,彼此都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因此杨涟逐渐成为了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万历三十五年,杨涟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常熟的知县。为了能够更加了解当地的民情和民俗,他多次深入百姓的家中,常常与当地人民进行沟通和了解,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爱戴。后来又升为户科给事中,不久之后又升为兵科右给事中。
杨涟为人十分清廉,行事光明磊落,不会巴结那些权贵。当时因为神宗常年不与朝臣相见,郑贵妃与官吏进行勾结,从中来挑拨神宗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居心不良。杨涟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为太子感到十分担忧。他认为,太子是将来要继承皇位的,是一国之本,如果国本动了那么天下就大乱了。因此他将拥护太子和爱国联系在一起,坚决拥护太子。
杨涟是怎么死的
?杨涟作为中国历史上深明大义、不畏强权的人,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在昏暗颓废的明末年间,杨涟与很多东林党人用他们的坚强和勇敢对邪恶势力进行抵抗,让统治者有所觉悟。杨涟为了对抗宦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下面来看看杨涟是怎么死的。
电影《清官杨涟》杨涟扮演者
杨涟向皇帝呈交了《劾忠贤疏》的奏折,里面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项大罪。但是,不巧的是这篇文章送达了魏忠贤的手中,魏忠贤看到后对里面的内容做了手脚。经过魏忠贤的授意修改,将一篇如此慷慨激昂的奏章改成了谬文,皇帝见后认为他的行为非常不妥。之后,也没有将魏忠贤定罪。杨涟知道形势不利于自己,但是他还是选择孤注一掷对魏忠贤进行弹劾。可惜,皇帝根本不听他的话,魏忠贤毫发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