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人黄庭坚的诗 清明黄庭坚的诗作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诗人,主要在诗上面的贡献是在于黄庭坚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黄庭坚也被人称为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由此而红极一时。

黄庭坚图片

黄庭坚图片

黄庭坚和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被后人齐称为“一祖三宗”。黄庭坚的诗作风格主要是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寄托心中的理想政治抱负,同时黄庭坚的诗作中又非常的重视文字的运用,值得耐心地推敲打磨的。其中《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他诗作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黄庭坚的诗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诗作之中的内容和感情去取向,黄庭坚的诗不像苏轼的诗作那样气势恢宏辞藻华美,黄庭坚的诗作倒是显得朴实黯淡一许,但是黄庭坚的诗中字字都可以成为一句诗一首诗,黄庭坚极为地注重实用字词,在风格上面和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黄庭坚的诗远远不及杜甫的诗,然而黄庭坚的诗中却又是有着很多的哲理的,黄庭坚也是根据杜甫的诗作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诗作风格的,后来变衍生出了由黄庭坚为开山之祖的江西诗派,可见黄庭坚的诗作影响极大,跟随者和听众都很多,甚至黄庭坚的诗还影响到了南宋以后的诗作风格。

黄庭坚的诗是讲究诗法的,但是黄庭坚却又偏偏不墨守陈规,在原有的诗作的风格基础上面,黄庭坚进行再度的创作和拓展,终于奠定了黄庭坚在诗坛中的独有地位,同时黄庭坚的诗也被人广为传颂。

清明黄庭坚

清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甸甸的词汇,无论是作为一个节日或是一个节气,都有一种深沉的压抑之感,然而黄庭坚的诗文《清明》中却让清明有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诠释,某个北宋的清明时节,原本是令人黯然销魂的时候,黄庭坚只是触景生情,只是他的笔下只是浅浅地写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黄庭坚《清明》

黄庭坚《清明》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倒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春雷惊醒了世间万事万物,春雨也是绵绵不断地下着,春风化雨便是这般了,花草都开始绽放着崭新的生命力和向往。可是在那个早已经荒芜的农田里面,却都是死者的坟墓,如今依然活在世上的人不由地想起了从前死去的人,或许是缅怀或许是不舍牵挂。黄庭坚看到了眼前的景象,有的因为春天带来了生机而欢喜着,也有人因为死者的离去而伤悲难过着,黄庭坚的心中不由一阵扼腕。

黄庭坚的心中只是想着死去也有很多种意义,有一些人的离去却比有一些人苟喘残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的多,并不是因为生命的长度,而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的意义。

清明这首诗是黄庭坚触景生情之作,诗中对比手法非常的浓烈,抒发了黄庭坚对于人生无常的感叹,同时也表明了黄庭坚自己的志向以及他的人生价值观。

南歌子黄庭坚

南歌子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黄庭坚的词,这首词中字字都是透露着黄庭坚微蒙的爱恋不舍之情,处处都能够表明黄庭坚心中的依依不舍的惜别情怀。黄庭坚很少写离情,因而这首《南歌子》也是异常的不同寻常。

黄庭坚《南歌子》

黄庭坚《南歌子》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这两句是南歌子里面开头的两句,整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此时此刻正好是初夏十分,五月榴花照眼明的时候,槐树的绿叶也是枝繁叶茂的,独有黄庭坚所在的居室里面是昏暗的,看着眼前的楚楚依人,黄庭坚的心头不禁一阵的伤感,离别的时候已经到了,可是彼此都不愿意离去。江面上烟波浩渺、烟雨凄迷,一叶扁舟在浩浩汤汤的江面上却是那么的渺小,轻舟挂着帆欲走。当真正临近离别的时候,黄庭坚的心中顿时涌起了哀愁,两个人相视对望眼中悬满了泪滴,顿时回想起了从前最初相见时候的场面,那时候却是那么的欢颜,如此却要面对着深重的离别之苦。最后频频回首、步步回头,伊人终于上了船远去,可是黄庭坚还是一个人伫立在风头舍不得离去,那时候才发现原来在早已经月夜渐渐散去了,而自己的酒也恰好醒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