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的典故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

当初管仲被接回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并不是很重视他,毕竟有一箭之仇呢,谁也不可能轻易地忘记。

春秋五霸齐桓公

春秋五霸齐桓公

所以管仲的日子就很尴尬,虽然表面上齐桓公很尊敬他,但是却不给他实权,也只是让他当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比如管仲建议齐国不要攻打鲁国,齐桓公不听,结果大败而归,齐国陷入动荡。管仲趁机对齐桓公说现在国家不安定,就是因为大王您不能礼贤下士,让地位低贱的人不用命令地位高的人,导致民心不服。齐桓公于是任命管仲为上卿,让管仲取得了政治地位,可是齐国依然不安定;管仲又说,现在国内穷人不能领导富人,穷人交税而富人不交,自然心里不服气,齐桓公于是赐给他一年的税钱,提高管仲的经济地位,不过齐国还是不太安稳;管仲说现在大王身边都是自己的亲信,外面的人即使再有才华也得不到国王的亲近,那些不是大王亲信的人往往只能受亲信的欺负,而不能制衡他们,齐桓公于是尊称管仲为仲父,让管仲成为自己最亲信的大臣,齐国这才终于安定下来了。管仲终于大权独揽,能够放手实施他的改革了。

对此,圣人孔子就评价说,就算像管仲那么有才华的人,如果手中没有权利,没有国君的无上礼遇,恐怕也不能辅佐齐桓公走上成为春秋五霸的道路,国君不能充分信任大臣,即使再好的大臣也没办法施展自己。

管仲列传

管仲是周王室的后代,说起来也是贵族出身,可惜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家境很贫穷,不得已与好友鲍叔牙做起了当时很被人看不起的商人。

管仲画像

管仲画像

可是管仲却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偷偷给自己多分,占了小便宜,当时周围的人都说管仲这人人品有问题。可是鲍叔牙知道后却不在意,后来管仲帮助鲍叔牙管理货物,还让鲍叔牙在生意上亏本,鲍叔牙也没有责怪他,因为他相信这不是管仲的本意,他知道管仲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要奉养,所以平时也不跟他计较。

后来齐桓公当政,鲍叔牙推荐了管仲,管仲对此十分感动,常常对人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知我的是鲍叔牙啊。所以世人总是称赞鲍叔牙的高尚品德,认为是鲍叔牙成就了管仲,鲍叔牙的后人也都得到齐国的封地,世世代代生活富足。

管仲全心全意辅佐齐桓公,齐桓公几次大会诸侯,平定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齐桓公对他十分器重,管仲也不负众望,在几次征讨中一方面运用他的军事才能,使得齐国大获全胜,同时又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让天下诸侯无不信服,管仲还反对奢靡,提倡节俭,他提出的意见很得民心,齐王的政令总能畅通实施。司马迁说管仲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自己有功劳却不享受,这是圣人才具备的贤德,所以管仲能够担任国相长达四十年,最后才能善终,齐国百姓无不怀念他的恩情,这才是最可贵的啊。

管仲名言

管仲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管仲一生经历坎坷,早年时候因家境贫困,怀才不遇,空有大智,却报国无门。好不容易得到了公子纠的赏识,成为了公子纠的谋士,却因为公子纠没有争得王位而沦为鲁国阶下囚,最终还好有好友鲍叔牙相救,才成为了齐桓公的宰相,从而一展宏图大志。

管仲石像照

管仲石像照

管仲一生之中写下了诸多的名言,以供人识人自省。在政治方面的名言就是“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以及“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这两句流传的最为广泛。管仲的这两句名言将法律的重要性充分的表露出来了,让各国诸侯以及政治家们封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