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冕成为画家的原因

王冕成为画家的原因

元朝大画家王冕,一生痴迷诗画,尤其擅长梅花图的创作。他笔下的梅花枝干交错、蕊萼分明,疏密之间尽显腊梅的灵动神韵与风骨,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人们看来,依旧不失为令人惊叹的艺术瑰宝。今人论王冕成为画家的原因,主要是源于他童年时代对读书求学的渴望。

王冕画像

王冕画像

出身清贫农家的王冕自幼对文学及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念书,他甚至屡次趁着放牛之机,跑到学堂外偷听老师讲课,为此没有少挨父亲的棍棒教训。

母亲见他好学不倦,几近痴迷,于是允许他离家居住到僧寺,专心读书。善良的母亲最懂儿子的心思,她的成全,无疑是王冕日后成为画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说道王冕成为画家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其自身的努力奋进。

搬进僧寺之后,王冕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每到夜间便坐在佛像膝盖上,手捧书卷挑灯夜读,常常是通宵达旦不知疲倦。

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前人著作,随着知识面的增光,他的诗歌创作水平及绘画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寒来暑往,靠着顽强的学习精神,一位贫苦的少年居然自学成才,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上门求取丹青者络绎不绝。

王冕勤勉好学的精神与资质过人的天赋很快被安阳诗画名家韩性得知,遂收王冕为徒,在艺术创作上给予他无私的指导。有了名师的指点,王冕日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这也是王冕成为大画家的另一深层次原因。

王冕放牛

王冕放牛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课文《少年王冕》中描写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元代书画名家王冕出身贫寒之家,七八岁时,父亲让他放牛,他却难耐求知之心,偷偷跑到学堂听先生讲课去了。学堂书声朗朗,王冕一听就入了迷,竟将放牛之事忘得一干二净。耕牛无人看管,差点丢失,晚上王冕回到家后,盛怒之下的父亲将其一顿责打。母亲心疼儿子,又感念他勤学刻苦的精神,同意他寄宿寺庙读书,这才成全了王冕的读书梦。

王冕放牛图

王冕放牛图

课文内容很简单,讲的无非是一个一心求学的孩子对旁的事物不够专心,换了环境学习而终于学有所成的案例。其实仔细想想,王冕放牛的故事和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励志故事一样,都有些反世俗的荒诞色彩。须知封建社会凡事讲求的是“礼教正统”,即父母之命,对孩子来说是不容违背的“金科玉律”,父亲既然吩咐王冕放牛,王冕不好好放牛却跑去学堂听课,“不负责任”地丢下放牛的家务活,自然会惹怒父亲,引来一顿教训。

然而这个故事一经教材改编,顿成教育青少年发奋刻苦求学的励志故事,则不得不说是站在现代教育学者的角度给这个封建社会顽童逃避家务求学的故事加上了全新的注解,即当一个人为求知而无暇分出精力来照管别的事物时,其在生活中所犯的“无伤大雅”的过错往往是可以原谅的。行文至此,笔者恍然明白了,何以古今中外那么多成就非凡的著名人物,在个人生活琐事上都容易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