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人士徐锡麟是怎么死的(3)

后两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表达了徐锡麟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写得极其悲壮。作为一名革命战士,他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随时都会为国捐躯,而不考虑自己身后之事。尤其最后一句,他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徐锡麟出塞这首豪放激昂的诗,慷慨悲壮,是边塞诗歌中的佳作。

在写下这首诗歌的一年之后,徐锡麟在刺杀恩铭的行动中被捕,后来英勇就义。辛亥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清政府被推翻,徐锡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徐锡麟后人

徐锡麟是辛亥革命烈士,为反清、探寻国家出路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之时只有35岁。徐锡麟只有一个儿子——徐学文,是个现代企业家。作为徐锡麟后人,徐学文继承了父亲的先进思想,在学生时代参加学府,反对外国人对中国学生的欺压,也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锡麟像

徐锡麟像

徐学文在获得药物化学博士后,积极回国自建药厂,研制的西药在当时很受病患的喜欢,也为中国的西药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后来,它抱着开发宝岛台湾的愿望前往台湾,想在那里创业,成就一番事业,先后在几家公司担任总经理,公司在他的带领下,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徐锡麟后人的为人处世也深受他的影响。徐学文不仅思想先进, 人品也很高尚。他胸襟宽阔,善良热心,淡泊名利,积极帮助有困难的人,从不吝啬。而徐锡麟的孙女——徐乃瑾,也是蒋经国的儿媳,她照顾患病在床的丈夫十八年,为人低调,生活平淡,也继承了祖父的精神,一生沉重但平静安宁。

徐锡麟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后代,也影响了革命伙伴和后来人。秋瑾、鲁迅等人在徐锡麟牺牲后,也做出了一系列的缅怀、追念和批判现实的活动。后人修建了徐锡麟纪念馆,将它起义地点旁的一个街道命名为锡麟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个革命烈士。

虽然徐锡麟后人不多,徐锡麟牺牲时,徐学文只有三岁,但他的精神代代传承,终究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