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墓
房玄龄,我国古代的十大贤相之一,又名房乔。他的真身葬于昭陵第82号古墓,属于唐太宗陵墓区域。墓碑存于昭陵博物馆,碑上的篆书为褚遂良所写。墓碑上半部分保存较好,下半部分磨损严重。房玄龄的公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封土夷平。在山西的墓可能是纪念性墓。
房玄龄葬于昭陵博物馆
房玄龄墓之前埋没于荒草,不为世人所知,可是他的德才、能力、勤奋等优秀品质却一直留存在房氏家谱中。因此,房氏家族的后人自发集资出力,对房玄龄公墓进行修缮。2011年3月,来自全国的房氏宗亲代表来到西安,前往昭陵博物馆参观。宗亲们瞻仰了房玄龄的碑体和碑文内容后,前往房玄龄墓进行考察。看到一代贤相的房玄龄死后却没有得到安寝,不少宗亲感到痛心愧疚。随后,活动组织者对宗亲代表们报告了房玄龄墓修缮的计划,整体活动的资金募集情况,提出解决关于房玄龄墓的文物保护的法律问题。晚宴上,来自陕西的宗亲挥毫泼墨,写了50多幅字赠与其他宗亲。最后,房氏宗亲来到房玄龄墓进行祭拜。
之前的房玄龄墓无人问津,如今在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房玄龄墓一定会修好,供更多的人来瞻仰,感觉他的人格魅力。
赐房玄龄
《赐房玄龄》是一首李世民赠与房玄龄的诗词。全文为“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房玄龄在李世民未登基前就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在李世民登基后又一心为国,被人尊为“贤相”。太宗写这首诗赠与房玄龄,就是对房玄龄最好的称赞。
《赐房玄龄》全文
第一句表明房玄龄忙着为自己招纳人才,与仙境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远离很久了。一方面是肯定房玄龄所做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觉得他为此付出太多,太过辛苦。诚然,每到一处地方,房玄龄不是想着能得到多少金银,而是到处为李世民寻找人才。即使那些人才可能在某一方面优于房玄龄,会动摇他的地位,他也在所不惜。房玄龄在担任宰相期间,夜以继日用尽全部心力。第二句通过描写车辆早早入关,表明了房玄龄招纳人才的成效。他多年辛苦,让不少能人异士慕名而来,形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记得有次房玄龄上奏,称他去仓库清点了盔甲兵器,目前的数量远远超过隋朝。太宗则认为最好的兵器就是手下的能臣们尽心竭力,一心为民。太宗的“贞观之治”,离不开房玄龄等人多年来的努力。
李世民还写过一首《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描写了美好的秋色,朝野的一片祥和,君臣之间的手足情谊,可见对房玄龄的重视。
房玄龄杜如晦
唐太宗李世民能顺利登上帝位离不开手下一拨能干的幕僚,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其中,合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合作无间。要是两人是一男一女,真可以说的上是天作之合了。唐太宗知道两人的性格特色,搭档起来,笙磬同音。
房玄龄与杜如晦画像
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他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一心为秦王求才。而杜如晦是在与李世民见面后,成为了秦王的下属。当时李世民听说本地有一大才子,遂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