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后沙僧为什么没有成佛

沙僧为什么没有成佛

在《西游记》中,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但是最后沙僧并没有成佛,只是被封了个南无金身罗汉,虽然沙僧的二师兄猪八戒也只是分了个净坛使者,但是猪八戒子在取经途中几次要散伙,还贪吃好色,沙僧一直是诚诚恳恳的,那么沙僧为什么没有成佛?

《西游记》沙僧剧照

《西游记》沙僧剧照

对于沙僧为什么没有成佛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佛并不是官职,所以并不像官职那样有着权利大小,他只是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的特定称谓。佛其实更像是一种“觉悟者”。在佛教中佛是尊贵的存在,他的智慧是圆满无漏的,佛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封、认证,简而言之就是成佛的道路只能靠自己,自己修行够了,觉悟了那么成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佛教中,贪嗔痴是三毒,是为恶的根源,在西行取经的师徒四人中,只有唐僧没有贪嗔痴三种念头,他是一心向佛的,所以唐僧成了旃檀功德佛是毋庸置疑的。

唐僧的三个徒弟中,孙悟空代表嗔念,猪八戒代表贪念,沙僧则代表痴念。嗔念是对众生的厌恶而产生愤恨的情绪,他会引起对他人的仇恨之心,从而导致争斗的发生,这也难怪孙悟空会大闹天空,甚至说出想取代玉帝的想法,不过他最后真的觉悟了,而且一路上都是他在斩妖除魔,所以成为了斗战胜佛。贪念是对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望的追求猪八戒就是这种的典型,他好吃懒做,还好色,直到后来他还有想着回高老庄,还有月宫中的嫦娥,六根未净的他只被封做净坛使者。痴念指的是心性迷暗,愚昧,沙僧的不作为就是痴念的表现,相比猪八戒的放不下,沙僧更多的是看不破,所以没有觉悟,因此只成为了金身罗汉。

西游记中的沙僧

《西游记》中的沙僧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后来被贬到了流沙河,之后受观音菩萨的点化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唐僧的三个徒弟中,沙僧是他们之中品性最好的,而且还任劳任怨,是一个比较朴实的存在。

《西游记》中的沙僧

《西游记》中的沙僧

《西游记》中的沙僧,被俗称为沙和尚,其实他法名悟净,叫做沙悟净。原本沙僧是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是玉帝的侍从,他往来护驾,出入随朝。卷帘大将是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职位。在小说中根据吴承恩的畅想,这是因为在凌霄殿上有门帘需要卷起、放下。沙僧作为卷帘大将的任务就是给玉帝卷帘子。

《西游记》中的沙僧在失手打碎王母的琉璃盏后,触犯了天条,被贬下了凡间。被贬下凡间的沙僧在流沙河中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他在流沙河中专吃准备渡河的路人,结果在唐僧到来后,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赐予了法号悟净,自此沙悟净皈依佛门,他和孙悟空、猪八戒就这样一起跟随唐僧,保护唐僧去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西游记》中的沙僧和猪八戒和孙悟空是截然不同的,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贪图美色,可以说他是一心皈依佛门,一心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这一点可以从《西游记》原著中看出来,因为唐僧被妖怪抓走落难的,闹分家的从来都不是沙僧,这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心想同唐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