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可泰王朝
素可泰在巴利文里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当时,泰国还没有统一的文字,因此用“素可泰”作为第一个王朝的年号,以表明新时期的开始。
素可泰王朝的君主为兰甘亨大帝,他被泰人尊称为“泰国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将高棉文改创为泰国自己的文字,这套书写字体在1292年铭刻碑文时开始启用,于是在1292年,泰文开始在全国流行。
素可泰王朝建立后,国泰民安,其势力开始向湄南河盆地流域扩展。公元十四世纪初,素可泰王朝的势力已经影响到整个马来半岛和老挝一带。
兰甘亨大帝极受人尊重,其原因是他团结各族,以平等方式对待泰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高棉人,马来人和华人,他崇尚佛教,并派信徒到锡兰(斯里兰卡)学习佛经,从此小乘佛教开始在泰国占了主要的地位。
大城王朝
兰甘亨去世后,强盛一时的王朝日渐衰退。此时,泰国东部的一股泰族势力日益壮大,并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区。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玛铁菩提,结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汇合处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育他亚”(华人称为大城),并立号为王,这就是泰国的大城王朝的开始。
拉玛铁菩提称王后,立即开展外交和军事攻势,并且一统天下,他的精明思想和治国才能为大城王朝的基业奠定了基础。大城王朝维持了四百多年,经历三十三位君王。十五世纪末,绕非洲好望角至东方之航线开通后,欧洲人开始前往泰国通商,首先来到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占领了马六甲海峡一带,于1512年抵达大城。从此,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亦相继而来,企图在泰国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获得利益。
1767年,缅军攻入大城,城内的王宫,佛寺,民房和艺术宝藏均被摧毁,昔日的辉煌殿阁,如今只存残垣败壁,荒草遍地,仅供游人凭吊而已。
吞武里王朝
大城王朝的京城在1767年沦陷祜,缅军留下士兵驻守,以镇压泰人的反抗。但在泰国东南沿海一带,崛起了一支抗缅部队,主将原是大城王朝的将领郑信(中国史书称郑昭)。郑信是华人华裔,其父郑镛原籍广东潮汕澄海,由于家贫往泰国谋生,并与一泰族女子结婚,于1734年生下郑信。
大城被沦陷时,郑信率领随从逃出大城,于泰国东南的罗勇府建立基地,重新组织力量,半年后大举反攻。首先攻破了曼谷的西岸吞武里,继而乘胜追击,围攻大城,并和缅军展开血战,最后终于收复了大城。
郑信进城,目睹昔日大城只留下一片焦土,故决定迁都到湄南河西岸得吞武里,并建立起泰国的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重建家园的郑信,消灭了据地称雄的其他势力,收复失地,统一了泰国。然而,郑王由于宫廷内部得争权夺利,以及执政后期因妃嫔争宠而精神错乱,1782年在政变中死亡,时年四十八岁。吞武里王朝就此覆灭,为时只有十三年。
后人为纪念郑王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丰功伟绩,在吞武里区域内建立郑王庙,并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塑造一座郑信纪念碑,碑上耸立着郑信骑马戎装铜像,策马挥剑,极之英武。每年12月28日郑王加冕之日,泰国王边亲临该铜像主持纪念仪式,民众循例在铜像附近举行郑王朝祭大典,举行两昼夜的庆祝活动。
曼谷王朝
郑信王朝被推翻后,其手下部将昭披耶却克里被加冕为王,在位为1782年到1809年,他就是拉玛一世王(拉玛是取自泰国民间传说的一位英雄),也称曼谷王朝或曼谷王朝,也就是延续到泰国王朝。是当今皇上普密篷大帝(拉玛九世王)的祖先。
一世王封王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把皇宫的地址从吞武里迁到曼谷,于是曼谷就成了泰国史上第四个国都。然后仿照大城的宫殿模式,开始建造新皇宫。他将旧城里所有劫后余生的工匠师傅全部找来,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建筑,大皇宫河玉佛寺,从此国泰民安,曼谷王朝至今已逾二百多年,而皇族仍为拉玛家族,国都依然是曼谷。
拉玛一世的继位者为拉玛二世(1809年―1824年),在位十五年。曾遣使赴北京两次,时为清朝嘉庆及道光年间。然而最受后世称道的是他在艺术方面的贡献,他所兴建和修复的曼谷庙宇不胜枚举,最著名的便是郑王庙(Wat Arun)。他还展开外交活动,并允许葡萄牙在曼谷设立第一个西方国家的大使馆。
拉玛三世王在位期间为1824年到1851年,他继续了暹罗重新对外开放的政策,成功地与中国进行了贸易,源源而入的中国彩色陶瓷使他倡导利用陶瓷片来装饰许多寺庙。他还是个极度虔诚的佛教徒,鼓励美国的传教士把西药和印刷引进了泰国,经过改良后使泰国开始有了泰文的印刷,天花疫苗也就是当时从美国引进的。
蒙库是拉玛三世的弟弟(1851年―1868年)他在继位拉玛四世王之前做过二十七年的和尚,他是曼谷王朝的英明国王之一,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国君,精佛学,重科学,知识渊博,通晓多种语言。他探研了许多学科,如西方历史、地理、数学、现代科学,尤其是天文学。他曾成功地推测出1868年8月18日将会出现日全食,当时许多欧洲和亚洲的科学家们持不相信的态度跑到泰国湾东南岸上观察,这一天,果然月亮挡在地球前面,整个太阳被遮掉了。蒙库的成功在东西方的天文学中倍受崇敬。为了抵抗西方国家的侵入,他与邻国化干戈为玉帛,又与西方多国建立外交关系,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丹麦、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等国签订了商业或友好条约。无疑,这种做法导致他的国家免遭外国的欺凌而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继承蒙库王位的是他的儿子,当时他只有十五岁,继任为曼谷五世王,也就是泰国史上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帝。
五世王大帝,英明睿智,高瞻远瞩,韬略艺世,攘外安内保国,在当时帝国主义步步逼近,耀武扬威下,大帝不为武力而屈服,整军经武和外交周旋力挽狂澜,终使泰国保得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并亲手创建拍遵宗诰军官学校,培养了优秀的新一代军事人才,强化了保卫国军疆域的力量。
大帝屡次亲访西欧强国,汲取经验,将国政革新,设行政、法律、医学学院,改革税务和海关制度。大帝建成泰国第一条铁路、第一所医院,并创办完成了自来水、电力、电讯、电话系统。大帝在访欧期间,对文明国家的法治及民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改变了宫廷规章制度,废止了古代的跪拜礼节,废除了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图书馆。颁布国民教育制度,并在国内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发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暹罗的第一所医院(诗里拉医院)。历史学家称他执政时期为“维新时代”,实际上,这一时期是泰国现代化的开端。
朱拉隆功于1910年逝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二年。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曼谷国会大厦前放置他的铜像。每年十月廿三日他的祭辰之日,在此广场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朱拉隆功的继位者瓦栖拉乌(Vajiravudh)为拉玛六世王,他出生于英国牛津,曾服役于英军。他的改革措施乃是以西方精神为指导。他的重要变革之一就是在1913年颁布诰令,要求臣民采用姓氏,从此改变了泰国只有名而没有姓的历史。他在全国推行初级教育,并成立曼谷的第一所大学,朱拉隆功大学。他的丰功伟绩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要民众提高国家观念,藉以缔造爱国情操。六世王瓦栖拉乌很晚才结婚,他仅有的女儿是他在1925年过世的前一天才诞生的,于是王位由他的胞弟帕恰迪波(Prajahipok)接任。随着世界潮流,皇族的权力逐渐被宪法所限制,拉玛七世王执政时,结束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君主专制,在1932年12月10日开始实行君主立宪,颁布宪法。从此泰国变为君主立宪的国家,即国王继续在位,由国会组织政府处理国家事务,一直至今。
1935年七世王在英国宣布退位,他保留了素可泰亲王的荣誉头衔,并在英国度过余生。他十岁的侄子阿南塔·玛希敦(Ananda Mahidol)于是继位为拉玛八世王。在他尚在瑞士求学期间,由摄政会三人专职辅佐直到他学业完成。1945年,阿南塔·玛希敦国王满二十岁,全国人民欢天喜地地迎接他回来执政,可是事隔一年,于1946年6月9日,这位年轻的国王竟然在自己的卧房内中枪驾崩。于是他的弟弟普密蓬·阿杜德继位,即曼谷王朝第九世君主。
普密蓬·阿杜德在2016年逝世,继承他王位的是他的儿子玛拉·哇集拉隆功,称拉玛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