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13世纪大国马里帝国介绍 马里帝国怎么从兴盛走向衰落?

马林克人(Malinke)亦称马宁卡人(Maninka)、曼丁哥人(Mandingo)或曼丁人(Manding)。是住在几内亚、象牙海岸、马利、塞内加尔、甘比亚、几内亚比绍部分地区的西非民族。操尼日-刚果语系曼德(Mande)语支的曼德卡语(Mandekan language)。

  马里帝国(Mali Empire),又名曼丁戈帝国(Manding Empire)或曼迪联邦(Manden Kurufa),是西非中世纪时的一个强大伊斯兰教帝国,是北部非洲以南的广阔内陆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古代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与财富中心之一。

  马里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17世纪初灭亡。据阿拉伯文献记载,其全盛时期的版图,南起热带雨林,北至撒哈拉大沙漠,西抵大西洋岸,东达豪萨人居住地区。首都为尼亚尼。

  马里本是尼日尔河支流桑卡拉尼河地区的一个小酋长国,由说曼丁戈语的凯塔氏族所组成,一向臣属于加纳王国,以黄金贸易著称,到11世纪中叶逐渐强大。

  据传说:约1235年松迪亚塔在反抗苏苏人入侵过程中,团结曼丁戈人,打败了苏苏国王苏曼古鲁的军队,继加纳王国之后成为西苏丹大帝国。

  松迪亚塔是马里的第一位统治者。他使盐和黄金的贸易比以前更加成功。他还建立了尼亚尼城——古马里的首都。尼亚尼位于尼日尔河的主要交通路线附近。廷巴克图是尼亚尼的文化中心。这座城市又是商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最后一站。农民到廷巴克图的市场上出售他们的谷物。商人在那儿进行交易。

  松迪亚塔为他的帝国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即皈(guī)依伊斯兰教。人们称他为“曼萨·松迪亚塔”。曼萨的意思是国王。所有的马里统治者都是穆斯林。其中最著名的是曼萨?穆萨。

  松迪亚塔的统治奠定了马里帝国的基础,其子继位后继续征战,扩大了王国的版图。第9位国王曼萨?穆萨在位时其版图空前辽阔,进入帝国的黄金时代。

  曼萨·穆萨在位时期(1312—1337年),是马里王国鼎盛时期,拥有军队10万余人,包括1万名骑兵;粮食自给有余;棉织品行销国外;交通发达,当时与地中海的贸易就有六条商道,在1400年内一条商路经过的骆驼就不下1.2万头,过境税成为国家一大笔收入;国外贸易进一步繁荣起来,它控制了穿过撒哈拉大沙漠的贸易,与北边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东边的埃及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在廷巴克图,外国商人的专门住地,整整占据了一个街区。廷巴克图,不仅是当时孛宁克人和上苏丹人交换商品的中转站。而且各国的伊斯兰学者汇集此地讲学布道,能工巧匠蜂拥而至大显身手。庄严肃穆,宏伟壮观的穆萨清真寺,就是由著名的伊斯兰建筑师兼诗人阿布?杜德吉于1325-1330年设计督建的。当年廷巴克图声威远振,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是著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中心之一。 曼萨·穆萨是马里王国最著名的国王。他在位时期,农牧业兴旺,手工业发达,首都生产的棉布行销全国,并成为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在首都和大城市伊斯兰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逐步代替了过去的茅舍草棚。曼萨·穆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法官、医生、教授等学者给予很高礼遇。并鼓励办学校,重视吸引国外学者为马里建设服务。廷巴克图的著名的桑戈尔大学,它的几千名学生中,有不少白人留学生。国际往来频繁,1324—1326年,曼萨·穆萨赴麦加朝圣,其事迹曾震动了欧洲和阿拉伯世界。浩大的骆驼队和华丽的装束,途经开罗,当地群众见到如此盛大的排场,都瞠目结舌。队伍的最前边是500人手执金制仪杖开道,每人身上带着6磅黄金。随后是100头骆驼组成的运输黄金队,每头骆驼驮达300磅黄金。再后边是1000头骆驼驮着食物、礼物以及大批穿着金饰服装的妻妾、侍从等8000名随行人员。曼萨?穆萨沿途大为购买、施舍,致使沿途地区金价下跌,当时埃及金价下跌了1/5,12年以后才恢复过来。曼萨·穆萨回国时邀请了许多穆斯林学者和他一起回国,为进一步开发和建设马里工作。这时的马里王国的国势达到了顶峰。

  为了加强他的国家与伊斯兰世界的宗教与文化联系,在开罗和麦加购买 了土地和房屋,以安置来自西苏丹地区的朝圣者。他途经开罗回国时,许多埃及商人随同他一起到了马里;他还带回了安达卢西亚的建筑师伊夏克·厄 尔—图埃金(Ishak al-Tuedjin),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和加奥分别设计 建造了一座大清真寺,他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一座王宫,在尼阿尼建造一所朝堂(the audience Chamber)。他设计的两座大清真寺的结构为平顶、带雉堞、望楼呈金字塔形。在位期间马里进入鼎盛时期。这时马里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其中骑兵1万人。关于帝国的版图,同时代的阿拉伯史学家厄尔—奥马里在其所著《埃及以外的非洲》中引用了曼萨·穆萨在开罗时同一个法学家的谈话:帝国领土的长度“约相当于走一年的路程”。在曼萨·穆萨一世朝圣期间,他手下的著名将军萨兰?曼迪安(Saran Madian)将帝国的势力深入到整个萨赫勒地带,迫使经常劫掠和反叛的撒哈拉游牧民臣服。这样,马里的疆域向北扩展到了沙漠边缘,控制了通往塔加扎(Teghazza)食盐产地的商道;向南扩展到了森林边缘,控制了苏丹边缘地带的产金区; 西至大西洋岸,东到塔凯达(Takedda)铜矿和商队汇集中心。面积之广,使马里堪称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国家之一。

  14世纪30年代后,一些西方世界绘制的地图上出现了马里和曼萨·穆萨的图像。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图塔大约在1352~1353年曾到过马里。据他的记述,当时马里境内秩序井然,商队安全得到充分保证,但内部已开始出现权力之争的迹象。

  马里帝国采取神化国王的措施,巩固国王权力,如国王不在人前进食,不同人直接交谈等,但对王位继承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常因争夺王位而影响帝国稳定。

  1360年后马里发生内乱,此后王位之争层出不穷,国势日趋衰落。

  14世纪后,马里帝国先后遭到莫西人和图阿雷格人的袭击和骚扰。其中1433年,廷巴克图被图阿雷格人攻陷。

  15世纪上半叶一些原来被马里兼并的地区纷纷独立。

  15世纪中叶,马里属国加奥发展成为强大的桑海帝国。

  16世纪上半叶,在桑海的袭击和摩洛哥的侵略下,马里的东部疆域不断缩小。此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已逐渐由沿海顺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入侵。西方的贸易,特别是非洲奴隶贸易,引起了马里社会内部矛盾,最终使马里土崩瓦解。

  1599年,皇帝曼萨·穆罕默德三世试图收复被摩洛哥占据的迭内,胜利在望之际被部将出卖而失败。

  1660年,马里末代皇帝马马杜三世在尼日尔河和巴尼河之间被班巴拉人打败,出走到康加巴,帝国告终。

  马里帝国的居民多数从事农业,种植玉蜀黍、高粱、水稻、棉花,并发展起渔业和养牛业。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行业,有铁木制造业、皮革制造业等,一些城市还发展起纺织业和裁缝作坊。

  马里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特别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并从中积累了巨额财富。国内外贸易已从以物易物,发展到以玛瑙、贝为货币的阶段。

  经济繁荣带来了城市和文化的发展,伊斯兰教自11世纪传入马里,曼萨·穆萨时期又有很大发展。尼日尔河上的廷巴克图不仅是经济中心,而且是著名的伊斯兰教文化中心,建有巨大的清真寺。